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手机上下载的软件比较少,那个大红大火的抖音从没有下载过,连拼多多等等,也都没有下载。因为想学厨艺,今年就动用了小红书。起初就是仅仅看看美食和音乐方面的。后来,没事时随便点着看,这才发现小红书上面的内容五花八门,内容多,连外国人都在里面。 最带节奏的就是婆媳话题了。 这个话题越来越让我生厌,无非是合适的人遇不到合适的人,不是婆婆得寸进尺,就是儿媳贪得无厌,人心不足。 可能是平台受众广,一些人正话反说,故意制造或挑起话题。面对吐槽婆婆的内容,我就留言过三次。第一次应话题提练总结;第二次应内容感同身受;第三次应内容批了所写者“婆婆算好的了,别不识好。”没想到,天天收到批语被赞同的信息。看来,婆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一句不合适的话形容,货比三家,才知好与不好。 婆婆和儿媳像是园里的韭菜,一茬接一茬。这二者之间的故事也是一茬接一茬,大同小异,雷同度极高。除了极端的。婆婆和儿媳本无血缘关系,能够相互尊重就可以了,相互要求对方像对待母亲或女儿那样,真是一种强求。在双方遇到困难之时,能够伸出双手援助一下,就已经“一家人”的体现了。要求多了,就是一种屠求了。最后就是婆婆难当,儿媳也难当。 中国传统是讲究从上的。《红楼梦》里,贾母说话,儿媳王氏和邢氏是不能、不敢顶嘴的,这种表现是大家子对女儿的要求,也是大家子对女儿的一种教育。那个夏金桂呢,却是从商家的出身,完全不是这样,就跟婆婆薛姨妈吵闹。也许这就是别人口中所说的“多年媳妇熬成婆”。熬成之后,大致就成了两类人,善待儿媳;让儿媳体验自己的感受。 小红书之所以“红”,可能是供妇人吐槽,吐槽心里所淤。像其中一位说的,家丑虽不可外扬,但对于身心健康这一块来说,也确需通过一个渠道宣泄宣泄。有的说,从前婆婆非常狠心,从不在孙子生重病的时候出一下力、出一下资,历经千难万苦来到今天,她婆婆突然在70+岁时示弱了,又是给她钱,又是说她好。可是,她拒绝了,说公婆现在年迈需要她了,她坚决不理会。 看到她说的这些,就想到“因果”。 这个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获取量太大。 女人确实要提升自己,不能陷在无休止的婆媳事情上,打开思维,美好的事物还是存在的,只要自己能发现。 男人也确实要通过学习,治家才能治其它。建议男性在婚前学习一下,可以参看《金牌调解》节目,作事先了解,有所意识。因为身为儿子同时又身为丈夫的男性是婆媳之间达到平衡的关键人。 愿后来人不再身陷这种苦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