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方严,安徽省池州市人,1997年10月生,著有诗集六部,文学创作三级,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联委员,鄂州周刊专栏签约作家,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中国诗人生日大典》执行主编,曾被评为2023年度中国诗歌学会“年度优秀会员”、获2023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2024年度十佳新锐诗人,作品散见《文化月刊》《作家》《诗选刊》《长江丛刊》《北京文学》《上海文学》《中国艺术报》等刊物。由于近年来她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成绩突出,被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报道、安徽日报等媒体进行过特别报道,目前已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励志90后青年作家之一。
2023年8月11日,《中国艺术报》重磅推出方严诗集《山水诗笺》的评论专版,全国著名评论家白庚胜、应文浩、周占林、李浔、王爱红等从方严的诗歌风格、诗学意识及诗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评论,提出了诸多颇具启发性的观点。
人生那么美好,你必然要开一次花,才对得起自己到世界上走了一遭。可是,要开一朵花,必要有朝露和阳光,这样的一条路不好走,在方严的人生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帮助她的亲友、师长,正如朝露和阳光,尽管走得有些艰难,但是她走得很坚定,而她的坚定或许来源于带给她无限疼爱的父母、师长,或许是激励她前行的诗歌,或许是盛开在她内心深处的那一束来自城南的木槿花。
01 成长的酸甜苦辣 记忆拉回到十几年前,在池州第十一中学读书的方严,除了语文政治,其他学科都不理想,在班上和同学贪玩,还有点网瘾。事实上,方严的成绩的确让老师发愁,用曾经的任课老师的话来说:“当年的她,着实挺让人头疼”。她的性格内向,平时不怎么说话,这样的学生很容易被忽视,但语文老师发现了她。她的作文写得好,经常被叫起来念作文,这增大了她的一心习文的天性。父母给她报了画画班、古筝班、奥数班、作文班,只有作文班坚持了下来,其他的辅导班都不感兴趣。她的作文写得好,来源于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每晚给她读书里的故事,并让她说听完之后的感想。上到小学三四年级,母亲在学校的图书馆给她借书看,在新华书店给她买书看,每年都征订《儿童文学》《读者》,她也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母亲在旁边批改学生的作业,她在母亲旁边查字典边看《红楼梦》《水浒传》。在课堂上她的话很少,哪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说不了几个字。读书和尝试写作几乎成为方严的唯一学习行为。正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她获得了快乐,也窥见了自己的命运。
02 高中幸遇恩师 一晃初中毕业,高中,方严读的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她评价:“不喜欢小孩子,所以觉着比较无聊”。在高中的时候,正是因为生病和“无聊”,办理了休学手续,那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伫立在校门口,她对身边的一切几乎浑然不察,学校,也许明年再见,也许再也不见。休学期间,她试着用劳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做过一家服装店试工、导购,也在书城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书城上班还是比较开心的,也是这段时间她看了很多的书,在读的时候,还将喜欢的词句抄写在笔记本上,偶尔也会在认为合适的时候,添加上自己的描写。读的书多了,自然也就想自己能不能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复学后的2014年11月份左右,在一次期末考试复习的时候,因看书痴迷,下楼梯没注意,摔了一跤,下巴不巧碰到了一快碎玻璃,当场鲜血喷出,衣服上都是血,好在学校旁边就有一家私人诊所,她自己去诊所进行了简单消毒包扎,再回家让母亲带她去医院缝针。她不喜欢舞蹈,舞蹈功底也不好,手脚不协调,也不擅长画画,高中班主任就告诉她要走进图书馆去看书,向文学方面发展。缘于恩师的指点,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她就一头扎进了自己喜欢的图书馆这块精神寄托地。经过刻苦努力,到了对口招生阶段,以超出分数线40分的成绩,圆了自己上文科学校的梦想,这个结果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也感到非常的惊喜。
03 文学的土壤 写作是需要土壤的,初中的时候,在笔记本上写过像诗一样的文字,之后的日子,利用暑假出去游玩采风,蓄积写作的素材。上大学的时候,离开池州当然有点想家想父母,写下了第一首诗《父亲》,在张乾东主编的《长江诗歌》发表了,虽然是民间刊物,但是点燃了她心内追求文学的第一把火,从《长江诗歌》出发,到《池州日报》《安徽文学》《上海文学》《北京文学》,期刊一本本地加,年龄也在一岁岁地长,多了生活的阅历,也多了生命悸动的过程,这一发不可收的将诗歌捧进自己心的第一捧土壤。2018年她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同年加入中国诗歌学会,2019年有幸被池州市作家协会推荐参加了安徽青年作家及网络作家培训班和第八届安徽青年作家研修班,从而走进了文学圈,这应该是她的第二捧诗歌土壤,把自己当成一颗诗歌的种子,在这些土壤里慢慢发芽、静等花开。2020年终于集结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忽然安澜》。有很多人问她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取为《忽然安澜》,她说:遇到的事情太多了,就想躺在一个地方,睡上一觉,无人打扰,睡到自然醒,幻想之后的岁月一片安静祥和,如安澜的天空,然后接着写作的时候,感觉到踏实,感觉到很安稳。第三捧土壤,2021年2月5日上午,市作协在壹更书店举办青年诗人方严诗集《忽然安澜》研讨会及池州诗人诗歌改稿会。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许春樵,《诗歌月刊》主编、省作协秘书长、著名诗人李云,《清明》杂志诗歌编辑、著名诗人王永华(笔名木叶),市作协主席团、秘书处成员、知名作家阮德胜、壹更书店董事长董恒等参加研讨交流。市作协主席何家荣主持会议。研讨会上,诗集作者方严首先汇报了个人的创作经历和心得体会。阮德胜、詹成林、马光水、陈寿新、王宏权等本土作家、诗人作了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方严的诗歌创作起步很好,诗歌表现大胆、纯净、完整,未来可期。木叶、李云、许春樵等专家先后对方严作品和诗歌创作给予了细致点评和精准指导。第四捧土壤是由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主办的“方严诗歌郑州分享会”,于2023年8月23日在郑州《河南诗人》诗刊社举办。来自北京及河南两地的30多位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出席并就方严的诗歌风格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评判。本次分享会,来自北京的嘉宾包括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原主编叶延滨,当代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评委、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耿占春,《作家文摘》总编辑孔平,中国作协编审、中国诗歌网首任负责人杨志学,河南参会的诗人包括冯杰、杨炳麟、王幅明、高旭旺、高金光、殷江林、高治军、刘高贵、王国钦、吴元成、萍子等。她出版三部诗集之后,受邀赶往安徽师范大学、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母校(池州交通技术学校)、凯里学院、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洛阳市图书馆,面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开展文学创作主题演讲,曾参加了池州市政府文旅部门举办、多个部门协办的首届“平行阅读 共沐书香”活动,并担任主讲嘉宾,同时到池州市的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的四十多个中小学开展读书活动并无偿捐赠自己创作的诗集,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及文学修养,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树立自信,明确目标,坚定信念,让同学们进一步坚信:通过自我不断努力,一定能赢在未来,赢在新起点,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所有的荣耀不是唾手可得的,所有的皇冠都是心血换来的。方严是现代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命运让我们生如蝼蚁,又岂知鸿鹄之志。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长治久安,则能安居乐业。
如今,她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尤其是她《梨花落在去年下雪的地方》、《梵净山的钟声》等诗歌作品,在《中国艺术报》上有文学专版发表,在文化部创办的《文化月刊》有专栏,特别是代表作诗歌《梨花落在去年下雪的地方》上了每日好诗直播并获得广泛好评。
各行各业究其本质来说没有差别,只是分工不同,只要你实干,爱的深沉,一样会很幸福,有文章说“事无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实干也似农人的犁铧,深入泥土就有春华秋实。通梗阻、破解难题,贵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那些崇尚奋斗、苦干实干者,也必将练就担当的宽肩膀,不断提升个人的视野、能力与境界”。
纵观作家方严的人生轨迹,二十多载春华秋实。她的足迹是坎坷的,自己的内心是强大的。虽然身在逆境,却以其不坠之青云之志,劈波斩浪,高歌向前,用心书写最美的人生凯歌。方严骨子里的坚韧稳重,造就了她的诗意人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面对历经的苦难和辛酸,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坚定心中的梦想,步伐铿锵。诗和文学对她来说,便是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神奇力量,给予了她无限的光芒和人生方向。我们特意花了很长时间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整理了关于90后作家方严的人生轨迹,这些数据和资料只是我们所看到的,或许她身上还有许多励志的故事是我们有所不知的,她的这二十多载春华秋实的励志故事希望能让你有所改变,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有信心。
在风雨兼程的路上,奋斗的青春是最旖旎可人的,希望我们每一个青年人都可以像作家方严一样阳光,像她一样积极地去面对生活,深情地爱着她的诗和生活,爱着眼前的世界,用文化的力量放飞梦想,滋润心灵,将长长的路走稳走实,窄窄的路走宽走好,带着坚定的信仰洗涤心灵,书写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