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案例回顾】 2025年5月,网点接待了一位高龄客户张大爷,其要求办理2万元现金取现业务。工作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发现,张大爷频繁接听电话,言语中提及“高回报”“一天赚1000元”等关键词。出于职业敏感,工作人员主动询问取现用途,张大爷透露欲将资金投入某“网上投资群”购买理财产品,并称“群友都说稳赚不赔”。 银行工作人员立即警觉,向内控副职汇报后,两人结合反诈培训知识判断:此类“短期高收益”项目多为非法集资或诈骗。内控副职耐心劝导张大爷:“这类投资群常以‘内部渠道’‘保本高息’为诱饵,实际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为增强说服力,工作人员现场展示多起类似诈骗案例的新闻报道,并解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中“参与非法集资损失自行承担”的规定。最终,张大爷意识到风险,放弃转账并将现金重新存入账户。银行还协助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联系家属加强日常防范。
【案例分析】 1.诈骗手段特征:虚假高收益宣传:骗子虚构“低门槛、高收益”理财项目,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资产增值的心理,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渠道营造“群体认同感”,弱化风险认知。 2.规避银行风控:要求现金取现或线下交易,规避银行转账风控系统监测,增加资金追查难度。
【风险提示】 1、对“高收益、高返利、高保障”宣传保持警惕:牢记“收益率超6%即存疑,超8%有风险,超10%或血本无归”。投资前通过银保监会官网查询机构资质,拒绝向陌生账户转账、取现或购买“实体卡”。 2、大额资金操作前务必与子女或银行工作人员确认:老年人办理业务时,主动说明资金用途,配合银行风险提问。 3、善用银行“防护网”:开通账户变动短信提醒,安装反诈APP拦截可疑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