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96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8-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迁杜坞洪始祖良郁公传
(译文)
良郁公名郁,字圣先,是秋浦县的一位隐士。我心中仰慕他已久。戊寅年(推测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孟秋七月,我从皖桐返回故里,结识公之子绍禹,与他交情甚笃,受请为公作传记载入族谱。唉!我的言辞岂能彰显公之德行?公本自有其不朽之业。
公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常寄居杜邬之地。因喜爱此处山水清丽、鱼鸟亲人,又见萧文孝先生的宅院恰在其东,便定居于此。从此夙兴夜寐,辛勤创业,田地连片,屋宇翻新。数十年来,由贫寒渐至丰裕,可谓地灵人杰之应验。
世上那些为富不仁者,多仗财欺人,白日里摆出骄横之态。唯独公以忠厚传家,谦和处世,怜悯贫苦,广施救济,善名传遍乡里。乾隆丁卯年(1747年),县令何公征询县学、府学生员及地方名士,推举公为赈灾粮仓主管。可叹社仓积弊,如今已不堪言说!我曾见历任社长将社仓公粮视为私产:粮价高涨时,全数卖出牟利;任期将尽时,再低价购粮填仓;若遇寒冬年关,乡民无处借贷,他们便私自放贷,收取加倍利息。这些人假借“素封”(无官爵的富豪)之名,公私混淆,纵有仗义执言者,亦无从干涉。
公深谙世情,心系民生,知社仓关乎百姓生死,不忍借此敛财。每逢灾年饥岁,将社仓存粮全数赈济贫民,用官斗公平称量,仅收二升损耗,别无苛求。于是饥民得食,濒死者复生,人人感恩称颂不衰。何县令特赐匾额“古道照人”,赞公管理社仓深得古人仁政之意。
如今公二子:长子绍禹,次子绍文,皆超群出众;孙辈挺拔俊秀,家族兴旺。岂非天道酬善,毫厘不爽?公晚年寄情山水,或临水畔赏清流,或登山巅游崖壑,或兴至而高歌,或感怀而吊古。昔日洛阳耆英会(宋代文彦博等名士雅集)之风雅,今复见于公身。我承绍禹之托,不揣浅陋,于记述终了之日,略叙公之生平,谨以此文颂公德业。
桐山后学陈观上敬撰
良郁公迁杜坞洪始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