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146|回复: 0

留学季各类诈骗的风险提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又到一年留学季,即将开启留学生涯的各位莘莘学子们在高兴之余,更要提高警惕,因为你们的背后有多双眼睛一直盯着你们,现收集到部分案例和防诈提示,希望能够助力学子们留学生活。

兑换外汇诈骗:在英国留学的张某因急需兑换英镑缴纳学费,在留学生群发布求助信息后,被群内一人称有特殊渠道可快速兑换。张某添加其联系方式后,按要求先转账4900元人民币未收到英镑,又在对方诱导下,先后向其“同事”账户转账8笔,累计58万元,均未收到英镑,才知被骗。

冒充公检法人员收取保释金诈骗:在美国留学的李某接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电话”,称其涉案需向公安局投案并配合调查,电话转至“国内某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对方通过Skype视频称李某被美国警方通缉,需缴纳保释金避免强制措施。李某惊慌之下向对方转账173万元后,无法再联系上对方。

“杀猪盘”诈骗: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曾分享案例,留学生A某通过社交软件与“女友”Linda相识,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Linda称在炒虚拟货币并展示盈利成果,诱使A某下载App充值。A某先后转账“充值”30余万元人民币,后发现“提现”受限,与“客服”交涉时又被要求追缴费用,此时Linda将其“拉黑”,A某才知受骗。

虚拟绑架诈骗: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的警示提到,“虚拟绑架”类诈骗利用留学生和家长远隔万里、沟通不畅实施诈骗。诈骗分子会设计双向连环骗局,如冒充警方称留学生涉案,让其联系家长转账等。

冒充电信公司人员诈骗:在新加坡求学的小王接到自称电信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名下电话卡因发布诈骗短信被投诉,随后帮其转接到“上海市宝山区公安局”。“民警”要求小王下载境外通信软件,删除国内社交软件,并对其进行40多天的屏幕共享监控。7月下旬,对方称需39万新币(约合人民币213万元)保证金才能申请取保候审。诈骗分子还伪造“录取通知书”,让小王以“国际交换生”需财产证明为由向父母要钱,后被小王母亲察觉异常及时止损。

留学生由于身处异国、对当地环境和规则不够熟悉,且与国内亲友存在时差和沟通壁垒,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结合常见诈骗手段,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范:
一、警惕“权威冒充”类诈骗,守住“不信、不转、核实”底线
1. 公检法、使领馆、学校等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若接到自称“国内公检法”“大使馆工作人员”“学校国际处”的电话,声称“涉案”“账户冻结”“证件失效”等,切勿恐慌。
官方机构不会要求通过电话转账、提供银行卡密码、下载不明软件“配合调查”,更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发送“通缉令”“逮捕令”等文件(此类文件多为伪造)。
核实方法:挂断电话后,通过官方渠道(如学校官网、使领馆公布的电话、国内110)主动联系确认,绝不回拨对方提供的号码。
2.警惕“电信公司、快递公司”等身份冒充◦若称“电话卡/快递涉诈”“需注销账户”,并要求转接“警方”,直接挂断。可通过运营商官网、快递官方客服核实,避免被诱导进入“连环骗局”。

二、涉及金钱交易时,多留“三重心眼”
1. 外汇兑换:拒绝私下交易,通过正规渠道◦不相信“留学生群”“社交平台”上的“低价兑换”“特殊渠道”,此类交易无保障,可能涉及洗钱,且资金极易被骗。
选择银行、正规外汇平台或学校推荐的渠道兑换,保留交易凭证。
2. 转账前“强制暂停”,多方确认◦凡是要求“秘密转账”“不能告诉家人朋友”的,必是诈骗(如“虚拟绑架”中要求向父母索钱,或“办案保密”要求转账)。
大额转账前,务必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家人、信任的朋友核实,利用时差错开的间隙冷静思考,避免被骗子“时间压迫”(如“限时转账否则逮捕”)。
3.警惕“投资、理财、兼职”陷阱◦对“高收益、稳赚不赔”的虚拟货币、股票、代购兼职等保持警惕,尤其是通过社交软件认识的“网友”“恋人”推荐的项目(“杀猪盘”常见套路)。
不下载非官方应用商店的App,不向陌生账户充值,国内对境外投资平台多有监管限制,盲目投入可能血本无归。

三、保护个人信息,减少“被精准诈骗”可能
1. 不随意泄露隐私 不在社交平台公开留学信息、住址、课程表、护照/签证细节等,避免被骗子利用信息“量身定制”骗局(如冒充同学、老师借钱)。
快递单、机票行程单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及时销毁,手机、电脑设置复杂密码,开启双重验证。
2.谨慎使用通信工具◦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尤其警惕主动搭讪、过度热情的“网友”(可能是“杀猪盘”或信息窃取者)。拒绝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远程控制”,避免对方获取手机内的验证码、银行卡信息。

四、主动建立“安全联系机制”,打破信息壁垒
1.与家人约定“紧急联络暗号”◦ 提前和父母约定“特殊情况核实方式”(如特定暗号、只有家人知道的问题),避免骗子以“绑架”“被捕”为由向家长索钱时,家人因恐慌受骗。
定期报平安,让家人了解你的日常行程和联系方式,减少骗子利用“失联”制造恐慌的机会。
2.熟悉当地和中国的求助渠道,保存当地报警电话(如美国911、英国999、澳大利亚000等)、中国使领馆联系方式(可通过“中国领事服务网”查询)、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电话。
若疑似被骗,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同时联系国内公安机关(拨打110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并通知家人和学校协助。
五、日常多关注反诈信息,提高警惕性
关注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官网、公众号发布的反诈警示(如“虚拟绑架”“换汇诈骗”等高发案例),了解当地常见诈骗手段。下载国内“国家反诈中心”App,学习反诈知识,开启来电预警功能(部分境外号码可识别)。
总之,电信诈骗的核心是利用“恐惧”“贪婪”“信息差”诱导受害者快速行动。留学生只要记住:凡是涉及转账、索要隐私、要求保密的,先停一停、想一想、问一问,就能有效降低受骗风险。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8-16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