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案例回顾】 市民王女士在某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海外品牌手表,平台提示需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完成跨境支付。王女士按流程填写了银行卡号、有效期及短信验证码后,系统显示“支付失败”。不久后,她收到银行短信,提示其银行卡被境外商户扣划了两笔共计1.2万元的款项,而订单状态仍为“未支付”。 王女士联系平台客服,对方表示未收到支付信息,建议联系支付机构。支付机构查询后称,资金已通过国际结算通道转入一家陌生境外账户,非平台合作商户,且支付时的IP地址来自境外异常区域。王女士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在支付前点击过平台弹出的“优惠链接”,可能泄露了银行卡信息,遭遇了钓鱼支付诈骗。最终,虽经银行协助冻结账户,但已转出的资金因跨境追讨难度大,未能追回。
【案例分析】 风险点识别:1.信息泄露风险:王女士点击不明链接,导致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为跨境盗刷提供了条件。2.跨境支付监管盲区:跨境支付涉及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资金流向追踪难度大,一旦发生诈骗,追回成本高、成功率低。3.消费者认知误区:王女士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保障”,忽视了对支付链接真实性、支付环境安全性的核查,轻信“支付失败”的虚假提示。 责任与后果:1.不法分子利用跨境支付的便捷性和监管差异,通过钓鱼手段实施诈骗,逃避法律追责。2.王女士因自身信息保护意识不足,承担了资金损失的主要后果;平台和支付机构虽无直接责任,但对链接审核、风险提示的疏漏也间接增加了诈骗成功率。
【风险提示】 1、强化信息保护意识:不点击短信、网页中的不明链接,不在非官方渠道输入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敏感内容。跨境支付时,优先通过平台官方支付通道操作,核对商户名称、支付金额与订单是否一致。 2、关注支付环境安全:避免在公共WiFi、未加密网络环境下进行跨境支付,使用银行APP或正规第三方支付工具,并开启指纹、人脸识别等安全验证功能。定期检查银行卡账单,发现异常跨境交易及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3、了解跨境支付规则:熟悉我国个人跨境支付限额(每年等值5万美元),警惕超过合理限额的“异常优惠”,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资金损失。留存支付凭证(如订单号、支付截图),若发生纠纷,可通过平台、支付机构或国家外汇管理局投诉渠道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