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912|回复: 3

校门口锅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习惯下班后走一走,路过中学大门口,门口两边店前摊上各种各样吃的食品,吸引我的眼球,停住我的脚步。
      这当中一袋一袋装好的锅巴,更是让我聚精会神,盯着不放,看到三五个学生结伴一起,放学以后买上一袋锅巴分着,一人拿一块锅巴吃。
      是什么滋味?什么感觉?我总是跟在后面想:这与当初我读小学,在校门口吃的锅巴一样嘛。陈田小学就在陈田村里,离槽门边的老屋和老厨房只有二百多米远,“叮当、叮当、叮当”的铃声,黄老师摇起了铜铃,上午下课了,最后的铃声响起来了。中午放学回去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奶奶站在学校院门口,手里握着一团锅巴等着我,这是小学中午下课最温馨的画面。槽门里的老厨房,小时候都跟大人们喊“灶乾”,是俩家人烧饭烧菜烧水烧猪食的地方。一个锅台,二个锅笼,二口铁锅,一口大锅,一口小锅,一个大水缸,就是灶乾里面的全部(除了桃子姐家的灶乾东西)。灶乾里,奶奶每天用小锅烧饭炒菜,烟熏火燎的土灶前,蒸气腾腾的土灶锅台上,奶奶将米用竹簸箕淘好先放在一边,沥干了水(作猪食水)。又把米放入小锅中,加上水,然后盖上木锅盖,再用干柴在锅笼里烧起大火,没过多久水开了,用锅铲在锅里哗啦两下,再把竹簸箕放锅里的米水中,用瓢一瓢一瓢馝出米汤。也有时要先烧菜,把锅里的水米用竹簸箕淘出米汤,放在外边,先炒好全部吃的菜,最后把淘出的米倒入锅中,再重新加点水盖上锅盖,锅笼里退干余柴,用剩下的火石,煮干锅里的水份。听到锅里有“噼里啪啦”的十几响声以后,饭就熟了,继续退火石。等火石退烬,袅袅青“烟”就从锅盖缝隙中散发出来,阵阵诱人的米饭香就有了,饭下香喷喷的锅巴就已经诞生了,这是年少时代我时常等待见到的,奶奶烧饭给全家人吃的场景。
      小学三到五年级都在一个教室读书,是黄老师一个老师教,老师摇响下课的铃铛,奶奶像是听到了铃铛声一样,早已站在小学校门口,等着我放学。为了怕我在放学后饿着,又到村里到处玩,找不到我,后来奶奶常常在饭烧好后,把饭盛出来,再把饭后锅巴捏成一个球团,为怕我不消化,送到小学校门口等我下课放学,总是说:“这个锅巴一定要趁热吃,好消化,锅巴吃了经得住饿,吃好了再有劲玩。”学校院门前有两个蹲在门边的旗鼓,左边是一个延长的跳远跑道,右边是到村中心的路,有时下课早一点,有时下课晚一点,奶奶都站在旗鼓边的跑道路上。我撒腿就跑出院门口,奶奶跟在后面,手里拿着锅巴喊我。经过几次这样以后,我知道奶奶都站在小学校门口等我下课,就不急着跑到别的地方玩去了。一段时间后,知道奶奶为了让我吃到热锅巴,在学校门口等我,也知道没看到奶奶,就往家里走,不先跟同伴玩去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由于我们家劳动力少出工少,家里的粮食一直都是村里分得最少的,家里的自留地少,种的山芋南瓜也少,这样就更加重了全家生活的窘迫。那时米饭少,油水又少,长的又瘦又小,记得三岁刚端碗靠桌边吃饭时,就因为想吃桌上好吃菜,去夹,父亲不让,奶奶看着我坐在大门口地下哭,扶我不起来。想一想那时吃饱肚子是多么难的事情,吃喜欢的东西更是我最大的梦想。同在一个灶乾屋的桃子姐家,由于婶婶死得早,都是桃子姐烧一家人的饭菜,两家总有一家在烧饭,奶奶就和桃子姐说,用自已家烧的南瓜和山芋和桃子姐换锅巴,把锅巴送到学校给我吃。冬天读书,天气特别冷,冰冷的天里,奶奶系着围裙,把捏成球的锅巴放在靠近胸怀的衣服里,送到校门口,站在风里等我。学校门前的池塘边,杨柳低下枝头,轻拂着塘水,还有围着塘边嬉戏的鱼儿冒泡,塘水浅了,我一个人在看鱼游玩。奶奶看到学生们早放学了,就到村里到处找我,从水电泵的埂边到柏树下,从榨里的防空洞到村里牛栏碾屋,没有看到我的人影。原来我一个人躲在了村中池塘埂下的水边,看着塘水中鱼儿鼓泡。奶奶看到我在玩,一个劲地喊我,我没有听到,听到了,我还是站在水边,不走上塘埂。奶奶掏出怀里的锅巴,在冬天的阴冷天气里,锅巴球还在冒着热气,吃着吃着,我一个人突然低头哭了起来,我把手里的锅巴攥得更紧,像握在手中的乒乓球一样大小,一口吞下去又咽不下去,呕吐出来掉向池塘水面,要去拣,奶奶拽住我。奶奶不知我为什么一个人躲着生气,还哭,也不问我哭什么,怕我在池塘泥水边,踩到涝泥危险,硬是拉着我回到了家里。
      我把老师没有让我参加,在大演新农村的乒乓球比赛事情告诉了奶奶。奶奶说这不能怪你,也不怪老师,怪生产队里,是生产队保管员会计和队长们定下来的规矩。又说生产队没有称稻给老师的家里,并简单的和我讲了老师家里劳动力少,是超支户和我家一样,每个月老师都找生产队先称稻回家,生产队前个月没有让老师家先称稻。我听不明白奶奶说的的许多生产队这,生产队(父亲当队长)那的话,就相信了奶奶的话。上中学了,也长大了,奶奶告诉我又冷又硬的锅巴可以带到学校吃去了,想到送锅巴到学校的事,奶奶还是变着法子,悄悄的把每次煮饭剩下的锅巴,又烤干脆点,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用过年包酥糖剩下的纸,包起来放在一起。我每个星期六下午回到家,星期天下午又带菜到中学去,奶奶就把准备的锅巴塞进我背的书包,让我带到学校。那时带米上学不够吃,一餐打不到二两米饭,奶奶叫我把锅巴放进打来的早餐稀饭中和中餐菜汤中泡吃。中学读书时的书包,都是母亲用过年做衣剩下的布做的,就像现在手提布袋样子,翘翘的锅巴撑起书包布鼓鼓的。同学们早都知道了,这个也看到那个也看到,好在那时都知道我交米到学校少,打饭吃不饱,也没人找我要锅巴吃,我总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六都有锅巴吃。及至上了大学,奶奶自己不烧全家锅做饭了,一个人单过,我寒假暑假回来,又去合肥上学,奶奶还是不忘记叮嘱爸爸妈妈,早早准备点锅巴,给我远行求学怕饿。大学毕业后,与妻成家,那时都烧柴火锅,特意最后加把火,让锅内滋滋啦啦响声,产生锅巴,锅中饭剩完,留有锅巴汤,即使后来是回陈田乡下,或去农村下乡,又是不忘农民的那碗锅巴汤,这还是过去陈田小学校门口留存的味道。前些天,我带领几个市县农业单位的绿色食品认证检查员,去小河芯田狮山,桂总土灶锅巴厂进行绿色食品认证,看到桂总锅巴厂里,仿土灶制法锅巴,烧水煮饭,炭火烘烤,金黄酥脆,满厂都是锅巴香味。晚上一起吃饭时,把土灶锅巴端上桌,大家先吃菜喝酒什么的,而我却迫不及待地先用手扳了一块金灿灿的锅巴放进嘴里,嘴里顿时传出了阵阵脆响,仿佛一时回到了陈田乡下,那种年少时校门口锅巴香气又飘进我的鼻子,满嘴都是锅巴的香味了。一桌的好菜酒香我一点也没闻着,我忍不住又拿了两块三块吃了起来……
      现在锅巴黄黄的,刚脆的,就似岁月沉淀,扳一块,犹如辉煌证照像章。小时候锅巴是灰白的,脆弱的,就似被接受的乒乓球一样,锻炼成不怕抽不怕打,带着淡淡的饭香,一点点焦糊味,色泽白中透灰,里软外硬,焦香酥脆。现在我明白,那种锅巴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少年的味道,是奶奶盼望孙儿长大的味道,是乡愁的味道,是铸造我以后坚强性格的食粮。

陈田小学门口

陈田小学门口

土灶锅巴

土灶锅巴

中学门口

中学门口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5-8-21 07:0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块锅巴的记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5-8-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笔,一块锅巴能写出一老对一小的关爱,引导出楼主为家乡锅巴产品的营销思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5-8-21 10:2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9-3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