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03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4-12-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激发他们对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兴趣,8月28日下午,“非遗科普课堂:探寻传统技艺与科学的奇妙融合”活动在科技馆一楼成功举办。活动依托科普大篷车的非遗展品与科技馆展厅空间,以“专业讲解+近距离观赏+亲手制作”的模式,为30名池州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兼具文化温度与科学趣味的沉浸式实践课堂。青少年们在互动中不仅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严谨,也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深厚智慧,亲身领略了传统与科学碰撞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老师以图文展板为媒介,系统讲解了龙泉青瓷、苗族蜡染、二十四节气和黄河大水车等非遗项目。从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工艺奥秘,到蜡染图腾中蕴藏的民族文化与生活智慧,再到黄河大水车所体现古人顺应自然的创造智慧——每一块展板犹如一张“非遗知识卡片”,将抽象的文化内涵与技艺流程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讲述。同学们专注聆听,初步建立起对非遗的认知框架,并对后续实践环节充满期待。
在互动体验环节,苏绣、剪纸、活字印刷等非遗展品成为焦点。学生们近距离观察苏绣的细腻针法与纹理结构,从疏密有致的针脚间体会“对称美学”与“力学平衡”;通过亲手拼排活字、观摩拓印过程,理解“排列组合”在古代印刷中的实际应用,切身感受“传统技艺是古代科学实践”的深刻内涵。
动手实践环节,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剪纸的历史与基本技法,现场演示折纸、运剪、镂空等关键步骤,展示花鸟、福字等经典纹样。同学们从对称图案起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调整手法、精心创作,让普通红纸在指尖与剪刀的配合中,蜕变为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剪纸技能,更感受到非遗“活”起来的魅力,为这项传统技艺注入了青春活力。
本次活动通过“体验+沉浸”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的双重目标。同学们从“听说”到“亲见”再到“亲手做”,既增强了对非遗的兴趣与文化认同,又通过互动科普展品积极提问、交流探索,在愉悦氛围中提升了科学素养。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深化“非遗+科普”融合模式,推出更多融汇文化底蕴与科学趣味的主题活动,不断优化内容与形式,构建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平台,促进科学知识广泛传播,陪伴更多青少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启迪思维、茁壮成长。
温馨提示:
池州市科协、科技馆不定期举办各类公益科普活动,活动公告会提前在“池州市科学技术馆”公众号发布,大家根据兴趣自行报名参加!如您对科技馆的科普活动感兴趣,请关注“池州市科学技术馆”微信公众号,或添加池州科技馆微信号(CZKJG-8363)了解详情,如有疑问请拨打:0566-3392378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