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425|回复: 3

行走蜈蚣岭古徽道,就是感受生命阳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8 22:0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一个凡人却也喜欢山水。村中蜈蚣岭古徽道就没少爬。

攀爬蜈蚣岭古徽道,我喜欢在晴天,在雨中,在雪后,在黄昏……
20250828213157front2_0_401350_Fo4SK8c8IH_W9HVjUIrun8ZQaB8s.jpg
一个人静静的行走,听着溪水潺潺、小鸟歌唱,呼吸着森林新鲜的气息,眺望着蓝天白云,思绪随风飘荡,心情豁然开朗!

蜈蚣岭古徽道,位于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岭脚组与徽道村排蓬组交界的山林中,是一条曾经铺满石板的古道,由梅树村岭脚蜿蜒到徽道村排蓬,约十余公里。明清时期这条古道非常繁荣,是南达祁门、徽州,北达东流、汉口、芜湖必经之地,来往商人学子络绎不绝,上世纪80年代后渐渐没落。
20250828213303front2_0_401350_FgTE70ukxSQyoacJ8nGKe3hF5NQS.jpg
古徽道在蜈蚣岭岭头北坡处修建有供人休息的石亭,方形,约十五平方许,由巨大粗糙的条状石块磊砌而成。石块或长或短。曾有石门、石柱,石顶。上世纪80年代坍塌。现仅有残存凌乱石块和石块垒起的四方形基础。石块与附近山上石头类似,推测应为就近取材。有的石块长达两米,重达十余吨。位于岭脚的部分石块,在文g时期被毁损遗失,岭排以上保存较好。
20250828213350front2_0_401350_Fto9DDuCOTh6Vs6rBMtpx8p4Mc4a.jpg
行走蜈蚣岭古徽道,不禁想起祁红古道。蜈蚣岭古徽道是重要的徽商古道,也是曾经繁华的祁红古道。据排蓬碑记,这条古道曾经至少修建两次。一次在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一次在光绪十年即1884年,均主要靠募捐资金修建。其中一块碑记有,胡受禄堂拾壹两、胡天成胡天源共拾三两三、余瑞文七两四等人名字样,这几人或许可能与祁红创始人余干臣、胡元龙家族有关。

20250828213502front2_0_401350_FtdaAlREv0oaDZosZ0jDlFMupiAd.jpg
文献记载,余干臣(约1850-1920)系安徽黟县人,读书为官,光绪元年即1875年被罢官,从福建回乡经商。目睹红茶畅销,便到产茶区建德县(东至县)尧渡街开设红茶庄,仿照闽红试制工夫红茶。因色润、味醇、清香、质优深受人们喜爱。

为扩大生产,余干臣又在祁门县闪里开办红茶庄分店。其时,祁门南乡平里镇贵溪人胡元龙也辞官回乡垦山种茶,1875年在家中日顺茶厂自制红茶,光绪八年即1883年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

因此,胡元龙、余干臣就是祁红重要创始人。他们的红茶经徽商及古道迅速流向大江上下、天南地北,因价廉物美被广大群众所喜爱,祁红逐渐享誉全国。民国四年即1915年安徽祁红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祁红走向世界。当时,蜈蚣岭古徽道是祁门到葛公、尧渡、东至、东流等地达长江必经之道,是祁红通过长江水运到达大江南北东西的重要通道。因此,蜈蚣岭古徽道也是曾经十分繁华的一段祁红古道。
20250828213725front2_0_401350_Fm2IUmWKZhkuJSJ7IgVMx02v3Is5.jpg
行走蜈蚣岭古徽道,自然会想到徽商的艰难、发达和伟大。蜈蚣岭古徽道,有许多石板铺就而成,蜿蜒曲折,直达岭头,再往南下山蜿蜒曲折可到双棚,远通祁门。部分石板已被浮土覆盖,扫去浮土可见许多石板表面光滑发亮、棱角已被磨平。

遥想曾经的徽商、游子,经过此道南来北往、络绎不绝、肩挑背驼、汗流浃背、车水马龙的场景,古徽道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他们的汗水,自然会使人感慨万千——

在这里,每一块光滑石板都留有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身影!在这里,每一趟来回交易都留有他们和睦相处、平等互利的品格!在这里,每一次风雨无阻都留有他们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风采!

深深嵌入徽道之中的,是徽商心中的信仰和力量啊!石板长长,徽道弯弯!石板光光,流水徽商!徽商古道,山高水长!

20250828215113front2_0_401350_Fh3RhwLRn7UZ37YDYyDwFxglfYLG.jpg
行走蜈蚣岭古徽道,路上还可见有一块有趣的界碑。蜈蚣岭古徽道,从岭脚起上山越过茶园不远处路旁,可见有一块石头突出微微前倾。依稀有中文汉字,上面似乎为“美中”字样,下面为“介”字。
20250828215148front2_0_401350_FjbjZUuDuWYPOsbEvt3wuFE43ZyO.jpg
难道中美的DZ,曾经早就落地在梅树岭脚了?经仔细辨认推测,所谓“美中”两字实际可能是“議中”两字,其中“議”字为大写的“议”字,经长期风化腐蚀部分石块表体脱落,致使字体残缺所致。即看起来像个“美”字,实际上应是个“議”字。

为什么会有“議中”“介”三字石刻?据岭脚组村民讲,这块石头可能是作为山场分界的界碑。因为沿着这块界碑往上看正好是小小的分水岭,分水以北是梅树村岭脚组的,分水以南直至蜈蚣岭头都是徽道村民组的。

猜测,曾经,两地村民为山林产生纠纷,后来经过协商,一致同意在此处分界,并立下刻字石碑埋在此地,作为标记,以便不会错伐山林。

这块界石,就立在蜈蚣岭古徽道路旁,他沉默了几百年,但是却能折射出古人面对矛盾纠纷坚持协商处理、平等互利的务实原则,体现出积极化解矛盾、奉行和为贵的思想。合则两赢,斗则两伤。大道至简,行稳致远!这块界碑蕴含着古人化解矛盾的智慧,值得保护!

行走蜈蚣岭古徽道,就是行走天地之间,就是化身四季自然,就是感受生命阳光!
20250828215349front2_0_401350_FrR7C6_kInjm7DkAQ-EQNnQ9kwh_.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惠生活 欢迎下载池州人网APP
发表于 2025-8-29 06:5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徽商们在家乡修建的豪宅也都败落,所以房子车子都是身外之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惠生活 欢迎下载池州人网APP
发表于 2025-8-29 09:1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惠生活 欢迎下载池州人网APP
发表于 2025-8-30 10:1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点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惠生活 欢迎下载池州人网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10-19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