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5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0-8-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关于防范高收益理财陷阱的风险提示
一、案例详情:
退休职工王阿姨在某社交平台结识了一位“理财顾问”该顾问时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成功案例”,展示其客户获得的“惊人收益”并极力向王阿姨推荐一款名为“某某新能源项目”的理财产品。顾问声称该项目属于“国家政策重点扶持领域”,有“国资背景”,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18%以上,保本保息”,并时常赠送米面油等小礼品,邀请王阿姨参加“客户答谢会”以增强信任。
在高收益诱惑和对方持续情感攻势下,王阿姨逐渐放松了警惕、她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初期,王阿姨还能收到少量分红,但好景不长,半年后她发现无法再联系上该“理财顾问”,之前承诺的分红停止,本金也无法取出。经查证,该公司为空壳公司,所谓的高收益理财项目涉嫌非法集资。王阿姨的巨额资金难以追回,身心遭受巨大打击。
二、案例分析
1.违规承诺“高收益”“保本保息”:根据相关监管规定,任何理财产品均不得承诺保本保息。本案中承诺的产品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市场水平,往往伴随极高的风险,甚至很可能是诈骗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2.利用信息不对称与情感攻势: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渴望资产增值以及对新型金融模式了解不足的特点,通过打造“专业”、“贴心”人设,用小恩小惠拉近关系,骗取信任后实施诈骗。
3.虚构项目背景与资质:不法分子常打着“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养老项目”等旗号,伪造文件或夸大宣传,利用热门概念包装非法目的,极具迷惑性。
三、消费风险提示
1.树立理性投资观念:要认清“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投资理财前,应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质、投向、风险等级以及可能产生的损失,不轻信所谓的“内部消息”、“专家推荐”,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2.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时,务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切勿通过非法中介、个人或来路不明的网络平台投资。
3.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切勿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身份证、银行卡、账户密码、家庭财务状况等敏感信息,不签署空白合同或内容不清的文件。
4.加强金融知识学习:主动学习基础金融知识,了解常见诈骗手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