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579|回复: 2

睡觉时眼睛半睁着,最好排查一下3种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6 16:1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大部分人睡着后眼睛会自然合拢,但也有人并不能做到眼皮完全闭合,看起来是醒着的,但其实早就睡着了……
睡觉时眼睛半睁着,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露眼白,大多不用干预

睁眼或闭眼是由眼外肌和表情肌,特别是「提上睑肌」和「眼轮匝肌」的收缩及松弛来完成的。
当它们收缩时,肌纤维将眼睑(上眼皮)拉开,使眼睛睁大;当它们松弛时肌纤维放松,眼睛闭合。
wechat_2025-09-26_161807_245.png
生活中最常发生睡觉睁眼情况的是小婴儿,这主要是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大脑无法进行精细调节,在浅睡眠时,眼睛就可能处于半睁状态,这种情况会随着发育的健全逐渐缓解并消失。

成年人的半睁眼睡觉则多是生理结构异常所致,一般属于「轻度眼睑闭合不全」,眼睑皮肤过紧、眼睛比较大或者做了过宽的双眼皮手术等都可能是诱因。
如果睡觉时角膜(即黑眼珠处)向上翻、只露出了一点结膜(即眼白处),一般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干预。

若能看到黑眼球,可能是疾病信号
生活中如果经常出现睡觉翻白眼,或者睡着后能看到明显的黑眼珠,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No.1 甲状腺功能异常
眼凸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典型表现,在甲亢或甲减发病的前后一年左右都可能会出现。
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会刺激眼部球后组织增生或刺激眼肌肥大,导致眼球前凸、眼睑闭合不全,进而产生睡觉时半睁眼的情况。
除此之外,甲亢和甲减患者还常伴有各自的典型症状,如出汗、心慌、体重减轻、乏力、畏寒等。
640.gif

No.2 周围性面瘫
肌肉的活动离不开神经操控,面神经周围段损伤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也会导致患病侧的眼睑肌肉闭合无力,进而出现闭合困难。
面神经炎以及发生在脑干部位的中风等,均可导致周围性面瘫。冷风刺激、病毒感染等会引起面神经炎发作,个别患者还会伴有头晕等不适。

No.3 眼睑异常
瘢痕性、老年性眼睑外翻,也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手术矫正,让眼睑回归正位,上下眼睑自然闭合。

经常睡觉半睁眼,会发生什么?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原因,长期睡觉半睁眼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眼睛带来影响。
640.jpg
1、眼睛干涩
白天,机体通过眨眼生成泪膜保护眼睛;夜晚入睡后,机体就会通过闭眼来保持相对湿润的环境。
睡觉半睁眼会加速眼球表面水分流失,导致部分人出现眼睛干涩。

2、影响睡眠质量
褪黑素是一种“光控”肽类激素,由人脑中松果体细胞分泌,它能调节人体昼夜节律、帮助睡眠。
睡觉眼睑闭合不全,容易让光线对大脑产生刺激,可能扰乱褪黑素分泌,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3、结膜感染
睡觉时结膜与空气接触,可能造成灰尘、细菌或病毒等感染,诱发暴露性结膜炎,导致结膜充血、眼睛有异物感等症状。

4、角膜受损,影响视力
角膜需要长期处于一个湿润的环境,若睡觉时眼球表面水分过多流失,就易诱发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严重影响视力,要及时就医。

3件小事帮你减轻伤害
如果是甲状腺疾病或面神经异常引起的眼睑闭合不全,应及时对因治疗。
如果睡着后只是露出眼白,一般是生理性的,除了容易眼睛干没啥大问题。生活中做好以下细节,可以减轻此类伤害。

1、睡眠环境尽可能黑暗
为减少光线影响睡眠质量,睡觉半睁眼的人可以佩戴眼罩,或使用遮光效果好的窗帘;睡觉时尽量关闭卧室里的光源,减少夜间光线暴露。
2、适度使用加湿器
尽可能避免卧室过于干燥,秋冬季节可使用加湿器,室内湿度以60%左右为佳。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如果症状严重还可以佩戴湿房镜(一种功能性眼镜),以此保证眼部湿润环境。
3、不建议经常戴隐形眼镜
睡觉眼睑闭合不全的人,不建议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办公时记得提醒自己增加眨眼频率,减少手机、电脑屏幕使用时间,避免关灯玩手机。

来源:生命时报

上人网 知池州 惠生活 欢迎下载池州人网APP
发表于 2025-9-28 19:5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惠生活 欢迎下载池州人网APP
发表于 2025-9-29 11:0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惠生活 欢迎下载池州人网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10-17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