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1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2-2-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案例回顾】
市民李女士在国庆前夕看到某旅游平台推出“金秋国庆专享5日游”套餐,宣传页面标注“全程无自费、住宿四星标准”,价格仅需1999元,远低于市场同类产品。李女士未仔细阅读套餐细则,便匆忙下单并支付全款。
行程中,导游以“国庆旺季资源紧张”为由,将住宿标准降为三星级,且强制要求游客参加3个自费项目,否则需额外支付“导游服务费”。李女士提出异议,平台与旅行社却互相推诿,称宣传页面的“无自费”仅针对部分项目,最终李女士不仅多支出1200元,还因行程与宣传不符影响了假期体验。
【案例分析】
1.信息不对称风险:商家利用国庆消费旺季,通过“低价”“特惠”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却在宣传页面角落或细则中隐藏关键限制条件,消费者易因“赶时间”“图便宜”忽略细节,导致权益受损。
2.责任推诿风险:旅游、零售等行业在国庆期间常出现“平台-商家”“商家-服务商”多层合作模式,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各方往往以“非直接合作方”为由拒绝担责,消费者维权成本大幅增加。
3.应急维权意识薄弱风险:李女士在发现住宿标准不符时,未第一时间留存住宿照片、导游沟通录音等证据,后续维权时因“无有效凭证”难以举证,陷入被动局面。
【风险提示】
1.查资质:选择旅游、餐饮、购物等服务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商家资质,优先选择口碑好、有线下门店的正规机构,避免轻信“无证经营”的临时促销主体。
2.查细则:面对“国庆特惠”“限时折扣”等活动,务必逐字阅读条款,重点关注“费用包含/不含项”“退改规则”“服务标准”等内容,对模糊表述(如“参考四星”“可能升级”)及时向商家确认并留存书面记录。
3.查评价:下单前查看其他消费者的真实评价,尤其关注“国庆期间使用体验”相关反馈,警惕“清一色好评”或“仅晒图无文字”的虚假评价。
4.留证据:消费过程中妥善保存合同、发票、支付凭证,遇到服务不符、强制消费等情况,及时拍摄视频、录音,记录涉事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为维权提供依据。
5.及时维权:若发生消费纠纷,可第一时间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也可向行业主管部门(如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反映,避免因“假期过后不了了之”放弃权益,切实做到“国庆消费安心,权益保障无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