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1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2-2-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非法金融活动频发。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防范意识较弱、渴望健康长寿和安稳养老的心理,设下重重陷阱。这些活动不仅造成老年人的财产损失,更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
二、案例介绍
张阿姨退休在家,一天接到一个自称“保健品公司健康顾问”的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她的名字和年龄,并热情推荐一款“包治百病”的神奇保健品。对方邀请张阿姨参加免费健康讲座。在讲座上,“专家”们夸大产品功效,还展示了许多伪造的“康复案例”。同时,“顾问”们对张阿姨关怀备至,一口一个“阿姨”地叫着,比亲儿女还贴心.在情感攻势和虚假宣传下,张阿姨放松了警惕。她不仅花高价购买了几万元的保健品,还在对方的怂恿下,投入全部积蓄“加盟”该公司,以为能获得高额回报。结果,没过多久,公司人去楼空。张阿姨的养老钱打了水漂,所谓的“保健品”也被证实是普通食品。
三、常见诈骗手法
1. “温情”攻势,情感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打电话、上门拜访等方式,对老年人嘘寒问暖,建立信任后再推销虚假产品或投资项目。
2. “专家”义诊,健康诈骗: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为诱饵,夸大老年人的病情,推销无效或有害的“神药”、“保健品”。
3. “保本高息”,投资诈骗:虚构“养老项目”、“股权融资”等,承诺“零风险、高回报”,骗取老年人的养老储蓄。
4. “冒充身份”,电信诈骗:冒充子女、亲友或公检法人员,编造“生病急需钱”、“涉嫌犯罪需转账”等谎言,诱导老年人转账汇款。
5. “免费领礼”,诱导消费:以免费领取鸡蛋、米面油等小礼品为噱头,吸引老年人到场,再进行洗脑式推销。
四、风险提示
1. 不贪小便宜,警惕“免费"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对“免费体检”、“免费领礼品”等活动要保持警惕,避免因小失大。
2. 不轻信陌生人,核实对方身份:对于主动联系的“健康顾问”、“投资经理”,要多方核实其身份和公司资质。涉及金钱往来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或当面确认。
3. 不泄露个人信息,保护账户安全: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4. 不盲目投资,牢记“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对承诺“保本保息”、“超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要坚决拒绝。养老钱应选择稳健、合法的理财方式。
5. 多与家人沟通,遇事不慌张:遇到拿不准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大额金钱支出时,一定要先和子女或信得过的亲友商量,避免独自做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