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02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2-8-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秋日的黄山,世人多知前山奇松怪石的雄奇,却少有人探寻西麓北门深处的幽谧。当我循着山间清响,从芙蓉岭步入这片秘境时,才发觉秋阳下的黄山北门,藏着一场不逊于云海日出的温柔盛宴——翡翠池的绿水轻漾,松谷庵的秋叶铺地,庵前古树枝头的果实坠满枝头,每一处景致都像被时光细细打磨过,晕染出独属于秋日的静谧与丰盈。
沿北门石阶下行,最先闯入视野的是漫山的秋意。不同于城市里梧桐叶仓促的枯黄,黄山的秋树总带着几分从容:鸡爪槭的叶子先染上浅红,像被胭脂轻扫过边缘;枫香树则把树冠燃成一团烈火,红得浓烈却不张扬;最妙的是那些杂生在石缝间的野栗树,深绿的叶片间缀着几颗青褐的栗子,风一吹便轻轻晃动,仿佛在与石阶上的游人打招呼。石阶旁的山泉始终相伴,水流不似盛夏时那般湍急,而是顺着青石板的纹路缓缓漫过,留下一串细碎的叮咚声,像是为这场秋日行走伴奏。
行至谷底,脚步不自觉地放缓——翡翠池就藏在这里。与想象中波澜壮阔的水景不同,翡翠池的美是内敛的,是“绿水轻轻”的温柔。池水由山间清泉汇聚而成,秋阳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水面,将原本澄澈的碧水染成了层次分明的绿:近岸处是浅浅的薄荷绿,像被稀释过的颜料;往池心去,绿色逐渐加深,成了温润的翡翠色,再深处便是浓得化不开的墨绿,仿佛藏着岁月的秘密。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细碎的涟漪,阳光在波纹上跳跃,像是撒了一把碎金。池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偶尔有几尾小鱼游过,搅碎了水中的树影,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蹲在池边,看着水中倒映的红叶与蓝天,竟一时忘了时间——原来秋日的水,也能这般温柔,不疾不徐,轻轻漾着,把周遭的秋景都揉进了这一汪绿里。
从翡翠池往深处走,山路渐缓,空气中的草木清香里,渐渐多了一丝淡淡的木质香——松谷庵快到了。还未见到庵门,先撞见了满地的秋叶。那些从树上落下的枫叶、橡树叶、栗树叶,层层叠叠地铺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软软的,发出“沙沙”的轻响。阳光穿过庵前的古树枝桠,在落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每一片叶子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枫叶的掌状纹像精心绘制的图案,橡树叶的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栗树叶则宽大厚实,叶脉像老人手上的青筋,带着岁月的痕迹。偶尔有几片叶子还挂在枝头,风一吹,便打着旋儿落下,恰好落在我的肩头,像是庵里的僧人在悄悄打招呼。
终于见到松谷庵的山门,青灰色的墙体上爬满了常春藤,秋霜让部分藤蔓染上了紫红,与深绿交织在一起,透着几分古朴。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庵前那几棵不知年岁的古树——树干粗壮得需要两人合抱,枝桠向四周伸展,像一把撑开的巨伞,而枝头则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走近细看,有橙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有的已经熟透,果皮上泛着油亮的光泽;有深紫的山茱萸,一串串缀在枝叶间,透着酸甜的气息;还有青色的银杏果,藏在扇形的叶片后,不仔细看竟难以发现。一位守庵的老人坐在树下的石凳上,见我驻足,笑着说:“这树有上百年了,每年秋天都结这么多果,柿子熟了摘下来,庵里的人吃不完,就分给来的香客。”说话间,一阵风过,一颗熟透的柿子从枝头落下,“咚”地一声砸在厚厚的落叶上,裂开一道小口,甜甜的果香瞬间弥漫开来。
我跟着老人走进庵内,院子里也落满了秋叶,几位僧人正拿着扫帚轻轻清扫,动作缓慢而轻柔,像是怕惊扰了这秋日的宁静。庵堂的屋檐下挂着几串晒干的玉米和辣椒,橙黄与鲜红相映,透着几分烟火气。老人给我倒了一杯热茶,茶水里飘着几片自制的菊花,入口清甜。我坐在庵前的石凳上,看着院外的古树、满地的秋叶,听着远处翡翠池传来的隐约水声,忽然觉得,这秋日的黄山北门,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境”——没有前山的人潮涌动,没有刻意的景观雕琢,只有绿水轻轻的温柔,秋叶遍地的静谧,和庵前古树硕果累累的丰盈。
夕阳西下时,我起身告别。走在回程的山路上,回头望去,松谷庵的轮廓渐渐隐在暮色里,只有那几棵古树的枝头,还能看到柿子的橙红在夕阳下闪烁。翡翠池的绿水早已看不见,却仿佛还能听见那轻轻的水声,在心底缓缓流淌。原来秋日的美好,不只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浓烈,更是这般“绿水轻轻、秋叶遍地、硕果满枝”的从容——它藏在黄山北门的幽谷里,藏在松谷庵的古树下,等着每一个愿意放慢脚步的人,去遇见,去感受,去珍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