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7316|回复: 16

晏塘行 ____池州古运河探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晏塘行
                                                ____池州古运河探幽
        2014、01、04周六,日上三竿才昏昏欲醒。忽听手机铃声大作,接过电话,只听得:“没事吧?准备马上跟我走!”我急切的问:“到哪里去?”他说:“我们早就约好了的,去了就知道了。”呵呵,还怪神秘的!既然是教授老弟相邀,定当是我所喜爱之事。于是,也顾不得“梳头裹脚”了,草草打理一下自己,就直奔相约地点。刚下出租车,但见老弟从越野车窗探出头来,视觉、听觉同时告诉我,他们已经等了好久了。

    我们一行四人出池城,越过杜坞大桥,飘过乌沙直奔晏塘。路上老弟一边向我们介绍尘封在我们池州大地上、早已被人们忘却的古运河,一边电话不断的与当地的向导进行联系。当车临近原晏塘乡政府时,老弟嘱咐柯总将车停靠路边,待我们下车后,一条笔直的东西走向的干涸河床赫然眼前,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长江南岸黄绿相间的平原之上。黄的是晚稻收割后的农田和衰草,绿的是圩区农民们种植的小麦和油菜。河宽大约四、五十米,河底还有宽约几米平静深绿的水面。这平整规则的河堤显然是人工开挖的,虽然不是新开,但是,我还是疑惑的觉得,也不会像教授说的那么遥远吧!对面河埂上的法梧树稀疏的站立着,有的已被砍倒,一农民正挥刀裁截着枝桠。于是,我大声地询问对岸那位挥刀的老者,“你知道这条河是什么时候修的吗?”想不到他指着自己的耳朵更大声的告诉我们,他是个聋子。顿生一种无言的遗憾。教授幽默的笑道:“也难怪,历史的风烟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时间的老人早已混淆我们的视听,能不聋吗?”

    时近中午,忙碌的向导吴先生驱车赶到,并立刻作了简明的安排,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的“地保”。果不其然,他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们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变革,还不时地给我们指点这条人工河的走向和沿河村落的变迁。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此地最大的自然村吴家嘴。从斑驳断续的石板路、压在墙角下雕刻着花纹的石条、散落在路边地角的石鼓、旗夹,以及几栋风雨飘摇的明清徽式建筑和红砖方柱的西式洋楼,我们依稀看到了当年吴氏家族的繁荣和兴盛。老人们告诉我们,这里沃野千里,水陆交通便捷,是沿江最富裕的地方,人口曾经达到三四千之多,他们当中不仅有拥有自卫队、精通黑白两道的地主老财,还有经商有道、富甲一方的商家巨贾。吴家嘴成为周边地区人们羡慕的地方。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正是这条古运河使易涝易旱的江南水岸变成棉田粮仓。教授还想从吴氏家谱中寻找这条古运河的蛛丝马迹,可惜因老谱持有者不在家而未能如愿。

    尽管已是饥肠辘辘,但是,教授还是意犹未尽、不肯罢休,决定再到这条古运河进入长江的入口处新河坝去看看。及至,放眼新河坝,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三十米,距长江不过两百米,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镶嵌在古运河的入江口,坝内河水荡漾,坝外江水滔滔。今天的新河坝新修建的大型排灌站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江水、河水能够按照人们的意志实现对流交融,有力的保障圩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然而,这新河坝何来“新”字?早在近五百年前就建成,只是人们代代相传下来而已。这条被历史掩埋的拦江古坝,将本已是千帆竞发的黄金水道,古代圩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命线无情地斩断在水源交汇的尽头,几百年间,致使江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江水。在常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也无法解释。教授站在新河坝上徘徊良久,径直走进河南岸的农家,问问他们的家史,得知他们都是近代迁来的外来户,只得无功而返。

    是谁、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在这里修建这样一条东连秋浦河,西接长江,长达一二十公里的人工河?又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何要截断新河这条黄金水道?据安庆市志大事记(一)记载:“公元1055年(仁宗至和二年乙未)江淮制置发运使周湛先后征发三十多万民工,在池州城西六十里(今乌沙、晏塘)上游的江南岸开凿一条新河,以避开拦江、罗刹二矶之险”。或许大家还记得《水浒传》“杨志丢失花石纲”之事,那是宋徽宗为贪图享乐在全国各地征收奇花异石运往开封,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运往开封。为使花石纲畅通无阻,朝廷对新河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疏浚。自此往来船只经新河航行至秋浦河,入池口再进入长江,彻底地杜绝了往来船只触矶倾覆之患。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在宋时或许江南人烟稀少,江水倒灌不能成其害。但是到了元明时期,由于大量人口南迁,大量土地被开发,每逢夏秋江水暴涨,新河两岸洪水泛难成灾,严重威胁到池州城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史记在明朝时期,池州知府何绍正实地调查考察后,于正德十一年(1516)发动数千民工,在古运河的通江口筑起了一道长四十丈,阔二十丈,高三丈拦水大坝,解除水患。当时,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称此坝为“何公堤”,以记其功。随着朝代的更迭,时空的转变,这条九百多年的古运河早已是面目全非,肝肠寸断,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地消失。

    离开新河坝,我们直奔饭店,以慰辘辘饥肠。在回去的路上,教授老弟已是昏昏然、似醒非醒的呓语不断,但却又十分肯定地说:“下次来我要徒步考察,从古运河的出口秋浦河走到它的入口长江,完整地绘制出这条古运河的故道,强烈呼吁将疏浚古运河纳入大池州、大杏花村的旅游开发之中,再现秋浦大地百舸争流的宋元遗风。”若真是这样,将是池州之幸、人民之福。
      
                           新河坝大型排灌站

评分

参与人数 11银元 +48 收起 理由
秋浦翰林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自然直 + 2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小小草民 + 2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雾都 + 6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方少 + 8 支持原创
纳兰容若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阿志的容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向太阳伸展 + 4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景醉漫江洲 + 4 再现秋浦大地百舸争流的宋元遗风.
不一定兔兔 + 2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大漠流沙 + 2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查看全部评分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soso_e182:}沙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怎么跑到我的老家里----吴家咀游览去了!(祖輩就是在这儿出庄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老师开心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黑老的美文解读{:soso_e181:}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候的陆上交通运输很落后,但水运很发达,货运的速度与量,基本上都是通过水运。但水域发达的地区时常引发水灾这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长江流域和黄河两岸最为多见,这才激发出很多治水名士,利用自然科学来自理水灾,黑兄文中所说的这些很有道理。若恢复 水运古道,作为一处名胜迎合杏花村来开发旅游,带动当地人的旅游创收,是个很好的想法。
但时代的发展,秋浦大地百舸争流的宋元遗风,已不合时宜,有碍于陆上交通了,呵呵,由于水运的效益太低,如今整个长江航运都已退化,所有江河都大量增设桥梁,来缓解江河阻碍之困。
考证历史,以池州古文化为特色来搞活旅游,如今是池州的当务之急,好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的探询之旅。{:soso_e179:}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8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雾都夜归,读此好文,美梦身边,问好黑兄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14-1-7 21:07
古时候的陆上交通运输很落后,但水运很发达,货运的速度与量,基本上都是通过水运。但水域发达的地区时常引 ...

        确实如此------       “秋浦大地百舸争流的宋元遗风,已不合时宜,有碍于陆上交通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4-1-8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体现了当时江南水运的发展历程。希望政府能够重现当年的景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6 收起 理由
黑领 + 6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店演员 发表于 2014-1-8 11:24
好文章,体现了当时江南水运的发展历程。希望政府能够重现当年的景象!

谢谢夜店演员精彩表演。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醉漫江洲 发表于 2014-1-7 19:28
老师怎么跑到我的老家里----吴家咀游览去了!(祖輩就是在这儿出庄的)

呵呵,想不到是吴家嘴灵秀山水养育了先生聪慧热情的秉性啊!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太阳伸展 发表于 2014-1-7 19:48
哈,哈,老师开心吗?

呵呵,很开心!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志的容 发表于 2014-1-7 20:30
谢黑老的美文解读

呵呵,谢谢阿志给力!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领 于 2014-1-8 15:27 编辑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14-1-7 21:07
古时候的陆上交通运输很落后,但水运很发达,货运的速度与量,基本上都是通过水运。但水域发达的地区时常引 ...


谢谢纳版精彩回复,这项雄伟的工程在今人看来也是惊人之举。要知道长江上的太子矶、罗刹矶在明朝池州知府何绍正截坝之后,又有多少船只颠覆江中,以致人们都说那里是地下博物馆,每天都有淘宝者寻访。直到前几年,才彻底将拦江矶才彻底炸毁。我想古人开凿运河避开江矶也是非常明智之举。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少 发表于 2014-1-7 22:24
精彩的探询之旅。

呵呵,还探询之旅,没事闲玩而已。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5-6 1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