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6588|回复: 15

一个乡村的最后民俗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清明节快到了,常年在外,思亲念祖然却无法为先人扫墓,插标烧纸。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奠的节日,更是一个感恩缅怀的节日。想起年少的时光和父母的教导,写了一些记录的文字,以兹纪念我的父母亲。与各位分享。
一个乡村的最后民俗记忆

引言
我出生于1975年,1996年中学毕业外出打工至今,随着社会的城镇化发展,传统的乡村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民风民俗、风土人情也在与时俱进。那些曾经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风民俗、礼仪、人情世故也渐行渐远、消失殆尽。
距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天都有传统的自然村落(村庄)在城镇化的的工程车下消失,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另一方面(历史人文)的可惜,这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消失……
家父曾念过八个月的私塾,粗通笔墨。经历过很多村庄里的红白喜事事务,对这块土地的民风民俗、礼仪、人情世故比较了解,也把这些融于平时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家教之中,我未打工之前也接触过村庄乡亲的处世接物,对于1980—2000期间的乡村民事还有所记忆。
进入新的千年,随着双亲的仙去,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对于我来说回不去!不忍离!……
遂撰此文,把点点滴滴的记忆碎片留着文字间,以兹纪念我的双亲!纪念生我养我的这个小村庄!                                                                                    
                                                 翠微西湖
                                              丙申年清明节于杭州

题注:
1、   村庄位置说明:本文所记录的各项民俗风情发生的村庄是皖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童铺村岱脚组,但不局限于这个小村庄,很多内容相似于马衙街道318国道两旁的村庄以及与马衙街道相邻的里山、墩上的部分村庄。少量内容与整个池州都有相同之处。
2、  民俗年代说明:建国后到70年代末,祖国江山一片红,乡亲们在红色教育下,热火朝天抓革命促生产,物质生活极其贫困,再那个特定的年代也没有特别风俗;2000年之后,随着建国前出生并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影响的那些老人的故去或老去不在当家理事,50后、60后、70后开始当家理事,80/90后外出念书务工,大家在新经济的大潮下忙于生产、工作、挣钱,在民俗事务中更加务实与时俱进、现代化了,一些传统的东西渐渐淡化。因此本文记录的是分田到户后大家日子慢慢好起来到新千年经济大潮来临之前的这段农耕时期的风土人情、民事民俗!
节  日  风  俗  篇
一、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目前汉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关于年俗有很多的描述,九州四海各有不同。
我们这里称春节叫过年。从准备过年到过年结束大致分三个阶段:年前、过年(除夕、年初一)、年后。
年前习俗
年前的习俗大抵可分为准备年货(食品)、生活的准备、送灶、搞卫生。
1、准备年货
年货一般可分为腌制类食品、炒货类食品、酿造类食品、手工制作类食品
  
类别
  
内容
备注
腌制类食品
腌大白菜、腌鱼(大鱼和小毛毛鱼)、腌肉、豆腐乳、臭豆子、腌萝卜干
炒货类食品
炒瓜子、炒花生、炒盐豆、、炒冻米、炒煮米、炒米角子、炒山芋角
角字念“个”音
酿造类食品食品
甜酒  熬麦芽糖   做糖   打豆腐
做糖是是指把麦芽糖花开根据需要放入冻米、煮米、花生、芝麻,定型切片保存的食品。打豆腐早些时候是手推石墨磨浆,后来是机器磨浆,点豆腐的用熟石膏水
手工制作类食品
做糯米粑、高粱粑、萝卜圆子(丸子)
外加工类食品
粉丝  生付(近似于目前市面上的油豆腐)
2、生活上的准备
主要是农具和农作物的整理归仓,平时借别人的东西归还,经济上给别人做工的钱要帐回家,欠别人的钱还账,无法还的在年前和债主打招呼,说客气话,请人家带到来年。
还有就是过年了添置一些家电、家具、衣服,买一些日用品,副食品。
那个年代有一项重要的习俗是新年后相当一段时间是不买东西,(我的理解是年初不花钱,聚财,图吉利,讨个好彩头的意思;另一层的实际意义或许和农耕时代上半年没有收入来源有关系)很多生活用品都在年前囤些在家备用。
过年了,男女老少都会理发,女同志烫发染发,男的叫剃年头,一般在腊月二十四之前完成。那时候有本村的剃头匠上门服务。后来演变成去理发店了。
3、送灶
我们这里送灶是腊月二十四的晚上,也叫过小年,曾经有句俗语:“打工小工,二十四满工”,意思是在外做工的开始手工结账回家过年了。
这天晚饭过后及时把厨房打扫干净,摆上贡品,曾经也有句俗语:“送灶糖,接灶粑”,糖是指家里熬制的麦芽糖,粑指自家做的米粑,渐渐的不讲究,都用袋装的白砂糖或方片糕替代,再放一挂鞭炮。送灶的意义好像是送灶老爷上玉帝那里为家庭祈福,说好话。送灶要早,接灶宜迟。
4、        到扫卫生
那时称为打灰,就是把屋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干净,用一根长竹竿绑上扫帚,扫上面的灰尘和蜘蛛网。桌椅板凳、茶壶碗盏(盏为酒杯)、房间、中堂、厨房厕所都打扫干净。那时有些讲究的人家还找先生择日打灰,黄历中日子也是有五行的,择五行当中的水日打灰。

过年习俗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有些年是三十,有些年份是二十九),我们叫三十晚上,即便是二十九,也这样叫。这一天叫过年,普通话里的春节我们叫大初一。
过年这天主要有三件大事:挂年坟(祭祖)贴对子(春联) 年饭
1、          挂年坟礼俗
   除夕这天的早饭前,一般男主人要先泡杯茶,吃几口点心,再打纸钱,地上洒些米糠,铺上黄纸,用一种叫“纸凿子”的模具,用粗的棒柴打击(不能用洗衣服的棒槌),打纸的讲究密且不能重叠,重叠了没用,稀了不够虔诚。
  挂年坟的贡品当时主要有一碗肉(要有骨头),一碗鱼、一碗圆子、一碗豆腐等,两碗饭(早饭之前先盛起来),再带两个酒杯和一瓶酒,少量人家还带香。
挂年坟一般是男主人带着儿孙,计划生育后也有带女儿孙女的。挂坟的一般仪式是先摆贡品,再斟酒,烧纸钱,在等待纸钱烧成灰的过程中,有些人会在祖宗墓前念叨几句,“起来吃饭喝酒”“我俩看你们”之类,待纸钱燃尽,再放鞭炮,拜别。
一般近亲祖宗(父母、祖父母)墓前是作揖---跪---磕头—拜—起身作揖,远祖和旁系的祖宗墓前大都作揖离去。待纸钱燃尽再离去一方面是出于防火安全,一方面还有多陪祖宗一会的含义,纸还未烧完就离去视为对祖宗的不礼貌。
贡品的回收,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很多贡品是回家后洗去灰尘继续吃的,慢慢的大家日子富裕了,就不吃了。
2、        贴对子
先把门上的灰尘扫干净,把门关上,站在门外贴,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门头上方贴横幅,那时候还有一种民俗物品叫门庆(音),一种剪纸作品,贴在门头上。
那个时期的春联大都是手写春联,我们这个村庄80年代最多时有五只笔在写春联,其中一位姓王的民师写的最多,几乎80%的春联都出自他的笔下,为了使内容不重复,很多时候经常是这家的大门春联是邻居家的后门春联,或者是内容一样,字体不一样。当年全称举目望去都是他的字体,也是一道风景,这位王老师至今每年都还写春联,只是请他写的人家少了,大都去买印刷的了。
我本人从17岁开始也是手写春联至今,我只写自己兄弟几家的,内容上回略有斟酌。一般不重复。
说道春联就必须提到丧联,就是家里有人去世,服丧这三年的春联,先人去世的第一、第二年是不贴红色春联的,一般是红色或绿色,究竟哪一年贴绿色、哪一年贴黄色已无法考究了,对联的内容也与红色的春联不一样,且逝者的称谓、性别不同内容也不同。例如:“年在年何在,春回椿不回(丧父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丧母联)”等等。本人常年在外务工,在服丧期间曾自撰丧联:“在外常思庭训,回家永记亲恩”。“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嵌入父母的名字各一字)”。
男人们春联贴好之后,就是搞庭院卫生,屋前屋后的檐沟里的乱石杂草清理干净,农具归仓,再就是摆放桌椅板凳。我们村庄人家的八仙桌平时是靠墙的,只能桌4个人,来客人和过年时拖到堂中(客厅中间),因此我们队请客有一个特别的称谓“拖桌子”
3、        年饭
   普通话里的年夜饭我们叫年饭曾经也称为“年酒”(丰盛的年的酒席的意思),我们的年饭是吃午饭,过年这天只吃2顿正餐是我们这里奇特的风俗,吃年饭的时间一般在十二点之后,最集中的时间段在14-15点,随着厨房的改良(从柴火灶到液化气和电气化)和食材的便捷(早年都是自备采摘、洗刷,到后来的买市场上的半成品加工)准备年饭的过程越来越简单和省时省力,如今的集中的时间段在13--14点,一般过了12点就有人开始了。


  
80年代年饭的常规菜谱和饮品
  
炒肉*2碗
鱼*2碗
肉圆子*2碗
豆腐*2碗
小风炉*1(类似于现在的火锅
米粉蒸肉*2碗
通泰(藕)*1碗
新鲜蔬菜若干
饮品主要是白酒,另外就是葡萄酒和小香槟
后来大家生活好了,荤菜和蔬菜的式样也多了
其中鱼是年年有余的意思,且年饭时只吃其中的一碗鱼的中间,意为年头年尾,有头有尾,鱼的摆法也有讲究,只是老人们不在了,不记得曾经的讲究了,好像是年饭时鱼头朝里,年初一吃饭时鱼头朝外(也有可能是一只鱼头朝里,一只鱼头朝外)
肉圆子的意思是团团圆圆;通泰在土话里是句吉祥语,就是舒服平安的意思;豆腐是“都有福”(这个是我在其他的民俗文章里看到的,鉴于我们这里内饭桌上必不可少,我就这样理解了)
年饭的还略具有仪式感,先把菜摆好,首席的两个位置的酒杯满上酒,泡两倍茶,摆两双筷子,家人站立在桌旁,门外放鞭炮,男主人自己或让小孩在大门和后门口喊:“各位祖宗,来我家吃年饭了”待烟尘散尽,把两杯酒撒在前后门的地上,谓之敬祖宗。然后大家长幼有序的落座开始吃饭。那个年代很多家物质都不富裕,因此吃菜时双份的菜只吃其中一份,另一份留着正月里来客人待客。吃饭的过程中一般男主人会向家人汇报今年的收成,来年的期盼,祈福老人健康长寿,孩子念书的功课好,打工的平安挣钱,夫妻和睦,大家互致祝福、敬酒。最后就是给小孩散压岁钱,那时钱不多,有的家境差的还没有。
年饭结束之后,小孩们开始洗换新衣服,男人们帮忙料理家务,水缸和水桶水都挑满,女人们打理厨房和洗家人换下的衣服,天黑了开始煮点夜宵和元宝(茶叶蛋)。
“元宝”是必备的年俗食品,厨房打扫干净,就休息了,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火桶里,看春晚。早些年是讲究守岁的,就是一家人在那里要坐到天亮,后来渐渐淡化了,除了通宵打牌的人,大都午夜就睡了。
过年最后的事情就是接灶,一般在十点左右,和送灶一样。
大年初一习俗
普通话的春节村里人叫“大初一”或“初一”,这天的比较隆重的就是放“开门炮”,我们称之为“出勤”(音),那个时候出勤还略有讲究和仪式感,未开门前从后门上厕所,洗漱干净,摆上茶点,泡两杯茶,门栓拉开(不开门)从后门出去绕到大门外,点燃鞭炮,再从外面推开大门。这个习俗已经淡化了,大都直接开门放鞭炮。
出勤之后就在家喝茶吃点心,串串门,互致祝福了。
我们村庄包括附近村庄,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年初一的早饭由男人来烧,以此体谅女人们常年在厨房的辛苦。大都是下面条煮饺子之类的,家庭条件好的就用猪脚或老母鸡来下面条,分了家的儿子一般会端孝敬父母或兄弟间互赠,面里会放若干元宝。
年初一的另一习俗就是“下生”,新年的第一顿正式的晚饭,因年初一不动菜刀,所以年初一的晚饭都是把年饭的剩菜再热一遍,饭煮新鲜的谓之“下生”.吃饭前要放鞭炮。
那时过年(除夕到初二)这三天晚上都关灯的,谓之“大放花灯”,曾经听妈妈说,大集体时这三天不收电费。这个习俗也淡化了很多,现在很多只留客厅和走廊里的灯到天明,房间的都熄灯了。
拜年习俗
一般初二开始拜年,少量的初一也出去拜年,初一一般是已婚的去舅舅家,因为初二要去岳父家,且在岳父家要逗留几日,回头再去舅舅家有些晚了,这里称舅舅为母舅,称舅妈为舅母,也是地域特色的称谓吧。
     拜年的礼品那时是老三样(一斤糖、一条糕、一个礼包),后来又加了一瓶酒,慢慢又演变成两品酒,礼包现在一般用荔枝、桂圆,旺旺大礼包、包装的牛奶代替了,以前拜年有小孩的见面抓把糖果,现在演变成牛奶或红包。
   那时候未成年的小孩第一次去亲戚家,出门时主人要包红包。新婚的媳妇第一次去舅舅或姑姑家也有包红包,那时出嫁的女儿一般不去舅舅家拜年,现在计划生育孩子、亲戚少了,也有去的。
回门:刚出生不久的外甥(女)去外婆家拜年,谓之“回门”;年前结婚的新婚夫妇回岳父拜年也叫回门。进门时都要放鞭炮迎接,做客时新婚夫妇坐首席(大位置),这是女婿在岳父家唯一一次坐首席的机会。外甥(女)回门返回家时,外婆家(含叔伯外婆、舅舅、姨娘家)会给小宝宝挂“挂胡子”,用一支白卡线系住红包挂在小宝宝的脖子上。
   拜年进门时,主人一般先上茶,再上甜酒或面条,里面有元宝,拜年时必须吃至少1个,如果不吃主人会不高兴,早年的元宝是剥壳的茶叶蛋放在甜酒或面条里。且那时大家的条件都不富裕,一般碗里的元宝都象征性的吃一个,剩下的用开水冲一下接待第二波客人,渐渐的为了卫生就不剥壳了,再后来大家生活好起来,温饱解决了,做米酒的也少,桌上的点心丰富了,就不下面条和甜酒了,直接上元宝,吃的也没那么约束,吃的下尽管吃,到了中午吃饭喝酒离开。
  这里请客有劝酒的习俗,实在不喝酒都要劝你起个杯(酒杯端起来)或眯一口,喝了一杯劝你喝两杯双的,再就是“三杯通大道”“四四如意”“六六大顺”花样很多。酒桌上给长辈敬酒,或长辈回敬酒时,晚辈要站起来,以示礼貌与尊重,有些礼多的人只要敬酒都是站立的,礼多人不怪。
   吃完饭回家,那时还流行“回篮”,就是你提去的礼品,主人拣一样让你带回去,表示客气。临出门之时客人会和主人说“我吃走了,主人会说,“客气了,没什么吃的,”送客出门,主人会送客人出大门,一些平时细心讲究的人会把客人送出自家院子,直到村口。客人答谢说“不用送了,下次去我家玩”。
初七小年
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就是早上会放鞭炮,晚饭吃好像比平时早些,过年一周了,剩菜也吃的差不多,重新炒些菜。
再就是这天好像不出门拜年,颗能是所谓的“七不出八不归”吧。
立春
一般在腊月底和正月,有谚语云“新春大于年”,这一天早上会放鞭炮,没有其他的风俗。
元宵节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只是听说舞龙灯到这天晚上就结束了,我们这附近没有龙灯。
这天过完,年就结束了。
过年期间的民俗禁忌:
1、                  年饭上桌上不数筷子,一般都是一把新的筷子,放在桌上,各人自取,不分发,为此我年少时多次挨过父亲的批评。
2、                 初一不扫地,初二下午开始扫地,且是四周往堂心(客厅中间)扫,意思是聚财。
3、                 初一不拿刀剪、针线,图吉利。
4、                 一般初一不担水,除夕时把水缸、水桶担满,即使担水也在下午,新年的第一次担水叫“起水”(不论哪天)要在井边放鞭炮。
5、                 年饭之后和初一不说粗话、脏话。
6、                 年初一遇到提及家里没有的东西不说没有,换委婉含蓄的词
7、                 病人一般在年饭后和初一、初二不吃药,除夕上午还可以吃,也是图吉利。
初一到初七一般不干活。有俚语曰:“有吃无吃,耍过上七(初七);上七不算,嘻(音,玩的意思)过月半(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半不着,玩过二月二”
这些只能留在记忆里了,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外出打工和在家门口有工作的都初八上班,过了初六都在准备工作和出门了。
二、    花朝节
    三月初三花朝节,花朝节是民俗文字里的称谓,村里的乡亲并不知道三月三还有这么一个斯文的名字,反而认为是鬼节,在80年代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米粑吃,流传的说法是吃粑巴魂,不被鬼勾走。这一天一般不晾晒衣服,晾晒了也早早收回去。
三、    清明节  
     主要是祭祖,仪式和贡品和挂年坟差不多,多了插标子和扫墓的环节。
     标子是用小竹棍上夹入红包纸条,每座祖先的坟前插上若干。
      扫墓是指这天上坟会带上弯刀、出头,也有带扫帚的,一路上山,为了路好走,把路边的乱柴砍掉,祭拜之前把墓地上杂草、不成材的树枝,乱石、泥土打扫清理干净
四、    端午节
主要的习俗是包粽子,那时的粽子和如今市面上的嘉兴粽子是不一样的,裹的是白米粽子,糯米浸泡沥干,与菜籽油若干搅拌均匀,淡的,煮熟之后依个人口味可沾糖或辣椒糊吃,也可油煎吃;形状是三角底边的锥形,谓之“狗头粽子”。那时小孩子吃粽子时大人会把那个尖的咬掉一点,说小孩吃了就不刁钻调皮。
另一习俗是门楣上插新鲜的艾草,一直插着,过了夏天艾草枯了,就保存起来,秋冬季节如有家人伤风感冒就用热水泡艾草熏,有效果。
端午节时蚕豆和豌豆都已成熟,节前一般会烧大锅,炒写蚕豆和豌豆,在端午节这天吃。
五、    七月半
传说中鬼过年,比清明还要重要,与清明不同的是这天不上坟,在自家院子里摆上贡品,如遇下雨天,就把供桌摆在大门口,贡品和过年祭祖及清明节相似,烧纸钱、放鞭炮,酒洒在地上。没有太多的讲究,就是时间上要在中午12点以前。
六、    中秋节
主要习俗是晚饭蒸糯米打糍粑,邻里间还有互赠。早饭前吃月饼喝茶。庄稼人没有什么吃月饼赏月的雅兴习俗。
七、    重阳、冬至
这两个节日,在我们那里没有明显的节日风俗和气氛,只有少数人家会在冬至扫墓(和清明节相似),也还有极少的会在冬至日为祖先修墓立新的墓碑(有的墓碑倒掉了,有的麻石碑碑文不清楚了,有的坟包塌陷了,有的为了续加下一代的名字)


评分

参与人数 2银元 +4 金币 +1 收起 理由
不一定兔兔 + 4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七彩泡沫 + 1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3-3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席支持!好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4-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你能详细跟我说说清明插标的习俗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4-14 18:2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好,跟我们这里风俗习惯一样。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是哪里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4-1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有价值!张岱有个西湖梦寻,你就叫翠微梦寻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沙树 发表于 2016-4-15 18:06
这个有价值!张岱有个西湖梦寻,你就叫翠微梦寻吧

谢谢老师的夸奖,我在论坛里看过很多您写的诗,很欣赏。我去西湖翠微的意思是把家乡和我的工作地结合在一起,身离桑梓永思乡。我最近想写一些乡村民俗民风的文字,这是其中的节日民俗部分,后面在酝酿红白喜事、婚丧嫁娶方面的。希望在家乡的各位多多指教,还有一个奢望,希望能找一个平台或媒介发表。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白沙树老师有机会把握推荐推荐。上面这些文字我是清明节的前两天写的,匆忙间电脑打字选字有错别字(如果手写一般不会),后期文字理好后我要重新校对。希望得到大家的补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又有几个错别字,应为“我取翠微西湖”,和“帮我推荐”,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次应为“帮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4-1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翠微西湖 发表于 2016-4-16 09:04
谢谢老师的夸奖,我在论坛里看过很多您写的诗,很欣赏。我去西湖翠微的意思是把家乡和我的工作地结合在一 ...

这个是行的、请在消息里告知联系方式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沙树 发表于 2016-4-17 13:55
这个是行的、请在消息里告知联系方式

谢谢您,我的联系方式是,手机18858154969(杭州号码),QQ邮箱:690606961@qq.com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7-2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妖妖啦啦啦 发表于 2016-4-5 22:27
你好,你能详细跟我说说清明插标的习俗吗

标好比介绍信,祖宗拿着标才能领到钱。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7-2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一个街道文化站收集当地民风民俗,我也整理一个,与你写的基本一样。不过没有你写的详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霞光普照前程 发表于 2016-7-21 20:51
去年一个街道文化站收集当地民风民俗,我也整理一个,与你写的基本一样。不过没有你写的详细。 ...

这是一部分,我还撰写了红白喜事方面的风俗,初稿是手稿,已经完成,我自己看了觉得繁琐,就没有做成电子版发到网上来。你整理的东西有单位采纳还好,我是自娱自乐。我最近在看古籍(池州府志、贵池县志、)了解了一下我所在的村,在明朝就有了名字,有感而发,想试着撰写村志,可惜这个工程浩大,还需要很多人和部门的配合。一个穷打工的,在乡村里没有话语权,不会有人理我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6-7-2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非常好,把想法与乡镇文化站反映,再逐级向区、市文化部门汇报,他们会支持你的。功到自然成,祝你成功。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霞光普照前程 发表于 2016-7-22 11:50
思路非常好,把想法与乡镇文化站反映,再逐级向区、市文化部门汇报,他们会支持你的。功到自然成,祝你成功 ...

谢谢鼓励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4-24 2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