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9788|回复: 1

瑶里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天上瑶池  人间瑶里

                                     吴萃伦

瑶里,江西浮梁县辖下一古村落。中唐时因瓷窑兴起故名“窑里”,后窑址迁往景德镇,更名瑶里。

瑶里敢取瑶池之瑶作名,在于它确有瑶池之美。“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精美的瓷器、馨香的茶叶、如海的山林。登临瑶台,手捧青花瓷盏,品茗浮梁山茶,观林海桑田,这样的意境也只有仙人仙界可媲吧。

霜降日,由单位组织瓷都二日游,我受邀前往。

相当一个时期,瑶里因瓷都名声太大而被遮蔽,“养在深闺人未识”。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没有过度开发包装,更显素面妆束,朴雅纯真。

瑶里集水乡之灵幽和山庄之端秀。一道瑶河从村中划过将村庄一分为二,两三木桥石桥横跨其上,河面开阔,老树枝叶穹盖着枯藤根蔓贴抹着溪流,碧水如蓝。岸肩由麻石鹅卵石垒就,密密匝匝.伸向河中的石步上,姑嫂们捣衣声声。转动的大水车扬起水花,飞溅而下,宛如一颗颗珍珠。瑶河两岸,粉墙青瓦,厅堂厢阁,鳞次栉比,巷弄交错,曲径回廊,花木深深。冷不丁,一座门坊迎面而来,抬眼一望,原来是“进士第”、“大夫第”。

瑶里与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婺源仅一箭之地,因此,瑶里人的民风民俗都浸润融和着徽文化的底蕴。走进民居,似乎户户都是诗书世家,厅堂上,条台、中堂、楹联、瓷瓶、笔筒、画轴,一应的摆设彰显瑶里人对传统文化的崇尚。看瑶里人,无论是在大樟树下闲坐的老人,还是在菜园里摘采的农妇,间或是瑶河里撑篙作筏的渔人,那神态咸适从容,温文尔雅。踏走在“一步岭”的巷道里,站在程氏大祠堂前,恍惚间仿佛成了明清子民,三五方巾长衫正朝我走来,交臂而过.国人旅游多钟情风光山水,其实人文意境的感受也是极有情趣的.瑶里不愧为二者俱佳之地。

瑶里还是新四军江南支队的整编之地。一九三八年陈毅曾在瑶里住过三个月。站在这位老帅当年下榻之屋前,眼前浮现陈老总气宇轩昂戴着墨镜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念起他在《梅岭三章》里的那首名句:“此去灵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车过梅岭便是闻名江南的汪胡原始森林了。古木森天,瀑飞泉涌,层峦叠嶂,云遮雾绕.冲天而下的瀑布在峡谷里冲刷出一个个漩涡般的圆弧,形成了一方方深潭。岩青水绿,犹如放大的玛瑙玉佩。到遥里,对游客来说还有一个保留节目——汪胡听瀑。随雨量的变化,瀑布湍急时鼓号齐鸣,万马奔腾;平缓时更夜滴漏,如诉如泣。汪胡原始森林的精华还在于它拥有许多珍贵名木。栈道两旁,楠木、酸枣树、红豆杉等,比比皆是,棵棵粗壮鼻直,高矗云天。尤其是难得一见的楸木,这可是做围棋盘的上等质材,楸木围棋盘配上云南云子,在日本是宫廷豪门之收藏,所幸当年日本人未曾到此,免遭劫掠。

回首瑶里,时值深秋,霜白枫红,万山如簇,水天寥廓.

遥里,青花瓷般的美丽,那份高古那份神奇,令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天上有瑶池,人间有瑶里。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于池州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8 收起 理由
书包 + 8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2-1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吴老的大作,仿佛像去了瑶里一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8 收起 理由
书包 + 8 爱生活、爱人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3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