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9417|回复: 5

《翠微村记忆》(二)汪四武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翠微村记忆》


     (池州泉石散人 :汪四武作)
        桥北第二小块概况。

     依通济桥北桥头堡作座标罢 ; 桥北公路东边(接北向王阁旅社往南数)是许阁,许阁是做傘的。许阁南隔壁是刘阁,刘阁没住几年就移走了。刘阁南隔壁是徐阁酒馆。徐阁南隔壁是张阁,张阁一直都是搞快歺饭的。张阁南面是块空地了(已经到了河边了)。在这块空地上,五四年以前就是池州城最有名的汪大个子的馄饨店了,只因五四年大水把馄饨店冲掉后,店主才移到城墙里去的。过这块空地转往东,是做柴炭生意的孙家。孙家东边是张家。张家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东边是刘。刘家东边就没有人家了。刘家对面(隔一条路)是郑家。郑家东边在我记事时就已经没有人家了。而郑家西边也是一块空地,还相当大嘞。这块空地的西边就是鲍阁大屋,王阁大屋了,王阁大屋是连在鲍阁大屋西边(现在整个池州城南,只有这两户人家的屋政府给保存了下来了)。王阁大屋西边是两户都姓刘的人家。再往西就转回到了公路东边买快歺饭的张家了。


    其实,在抗战之前,这里是一条半边街,住户人家毗邻,一直通至毓秀门。这里原本是水码头,在这里居住的人家都是搞船的。早些年间,水源富有。在丰水季节,那条一头连兴济桥,一头接齐山的唐代修筑的堤,就被水淹没掉。湖场就是一片汪洋,水还相当深呢。船就可避开兴济桥,走湖心里航行,便可以径直泊到自家的门口。听老人讲,那时,可真是千帆万桅呀。可以想象 ; 每到傍晚,晩霞斜塗,浪花火红,暮霭裊裊,鸥鹭盘旋,自然而然地就呈现出,一幅极为美丽恬静的归舟图。在这水码头的半边街,贴近毓秀门处,有一座规模中等的,石木结构的庙,该庙名叫"羊庙“。这羊庙不是佛门的庙,更不是道家的观。它内里只供着一个用石头雕塑的似羊非羊的怪兽,这是池州船工们供奉的怪兽。据说,因船工们经常看到它在湖水中,探出半个身子作祟,动不动就将船弄翻掉。因此,池州南门的船工们只好请石匠,按人们经常看到的那怪兽的样子,雕塑了一个供奉,以求那怪兽享奉不作祟。


     笔者在少小时曾经见到过那石头雕塑的似羊非羊的怪兽,然而已经无有香火,连那庙也都倒塌了。庙是贴城墙建的,在那破庙后面的城墙上,有一大片野生的葡萄。笔者少小时每每去摘,然而每每都被大人们告知 ; 那里有一条 ; 粗有稻箩粗,长呢?长啦,这蛇用尾巴绕"肖相亭”(注 ; 此相非将相之意,而是相公之意。此亭又叫"望粑亭“)好多圈然后才从城墙上将头伸到离城墙有几十丈远的(清溪)河里喝水,你讲有多长?是条好吃人的大蟒蛇!关于蛇,笔者和小伙伴们在那里是看到过一条,不过并不象老人们说的有稻箩粗,那条蛇只有热水瓶粗。那蛇是怪吓人的,可那城墙上的葡萄却更诱人,若问是个怎样诱我们这些小鬼子的,说出来不怕笑话。嗨嗨,小指甲大,青溜溜的,咬一口就能叫你酸出眼泪!或是酸出尿来,即便是现已老了的我,也未弄懂孩童的味觉如何那样。蛇是不怕的,可是怕那里的孤僻,荒凉与死气沉沉的静穆。更为不明其故的,被那里的那些断砖碎瓦所吓,只有结伴方敢前往。


     池州城南门大桥(通济桥)北桥头堡往西沿河岸(从东往西数)只有翠微村(街道)大队部,而后是曹阁,齐阁和苏阁这么三户。公路西边,(接屠户江阁四爷家往南数)谢阁,胡阁,齐阁,又一齐阁。这齐阁是理发的,这理发齐阁与大队部隔公路相对,由这家转往西数 ; 王阁,供销社,金阁饭店,采儿阁。这采儿阁门是着对公路(南向)开的,于是,老南门城门洞口外,东边阎阁就成了采儿阁屋后了。阎阁酒馆是占池州城南城隍庙的老地基贴城墙而建的(后来那一块地皮成了小猪行和石灰店),城门洞里就是徐世杰旅社了。与这阎阁酒馆斜对面(路西了),就是胡阁旅社了。胡阁南隔壁是唐阁,唐阁大门朝南开的(即朝公路,朝河开的)。唐阁转向西边便是当时池州最为有名的厨师方长庚,方仁旺兄弟俩的家了。这方氏兄弟最为和睦,兄弟俩绑在一起,既开酒馆又开旅社,还开商行,经营竹,木,柴,炭,麻,茶,桐油等山货。为人讲道义,生意讲信用。这方阁西一边,记得就是黄砂站了。再往西,直到“动门沟"(音 译,即排污沟),只记得有娄阁,鲍阁这么两家。这"动门沟"所处地段,便是现在的和平路南头路口了(潘阁和钱阁刘阁,记忆中是在城墙以内)。再往西,便是(池州)府学门了。府学(城)门外,有池州最早的汽车站,有一座酒馆。除此之外,记忆中只有刘阁,钱阁,刁阁,胡阁了。


       池州城南是个非常兴旺发达的水陸码头,仅桥头堡那一带。别小看了那块不太大的地带,其水陆相加贸易的吞吐量,是要占全池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在池口长江航运未开通之前(本文仅叙述桥北)。聚集在这里的商行,货棧就有十多家(因不知这些商行,货棧老板们下代今在何方,持何心态,故不便细表)。他们所经营是山货,有池州南乡枞横百里的山区,其货源十分充足。货,一般都是销往下江。每个商行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相互间不曾有过挖墙脚的不良行为传说。进货方法多种多样,譬如 ; 进山收集,预购,委托当地人代购,坐在家里散收等。货够一船了,就叫船运走。自己不需要跟船的,船是家门口的船,那头收货的老板又是彼此信得过的。从池州南门发货运输的船,吨位都不大,全靠人力和风力航行的。船回头,不会空的,是要带下江贷上来的。因此,那些丰水时代,南门这条河面上,终年船来船往,而木排,竹排则是一去不返回的,这是排就是货,货就是排嘛。最为壮观的是从山里赶桃花汛出来的龙排,那真是如蛟龙戏水了。其速度堪比刚离弦的利箭呢。平水时,那些运货的翘头竹排,在水面航行就特悠了。


    除了从水上来的生意,从陸地上来的生意也相当不错。一年四季,从凌晨一二点钟就开始人语喧嚣,继而人欢马叫……。


《翠微村记忆》汪四武作

            原通济桥_meitu_1.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2-26 14:4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未完,续集在后!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2-26 17:4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外公是清溪程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在贵池经营买卖,就是你说的这样,把贵池的货销往下江,带回我们紧缺品。解放前在南门也盖有大房子。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2-26 20:0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记得有娄阁、鲍阁这么二家”,我就是鲍阁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7 07:1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9-2-2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雨 发表于 2019-2-26 20:00
“只记得有娄阁、鲍阁这么二家”,我就是鲍阁的。

感谢关注汪先生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5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