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说到池州,大家想到的都是“山美、水美、人好”,要我说人不仅好还美,山清水秀自然孕育出娇艳欲滴的姑娘。作为天然的生态氧吧,池州逐渐被世人所熟识。近几年,不仅是游玩的人增多,更有人来池州养生。远离城市喧嚣,觅一静处怡然自得。 作为一个刚出生就定居在池州的小姐姐,经过30来年的摸滚打爬,似乎也读懂了池州这座小城。最起码是别人问到我池州有么好吃的, 有么好耍的,不再像个二愣子一样一问三不知。 去过全国各地,可最让我舒服的还是家乡池州。而去过池州各个拐拐落,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地处贵池、青阳和石台三县交界的石门高。 石门高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石门村因“山为城,石为门”的古老传说而得名。 境内山青水美,景色如画,文化底蕴丰厚,古建筑遗址、雕刻、古墓、古徽道极具皖南民俗特色。因石门村多为高氏家族,又故称石门高。 石门高距城区距离约58公里,驱车近两小时,穿越崎岖不平的齐石公路,在路的尽头方可看到刻着石门高三个大字的石碑。这块石碑仿佛隔断了一个世界,碑外是热闹非凡的城市,碑内是宁静质朴的山村。 这是一个延续着明清时代的古村落,在上千年的风霜侵染中,依旧以淡然的姿态隐逸于群山之中。整个村庄前后都能望得到头,从这头到那头,只需要喊一声,都能听到久久的回音。 夕阳西下,斜斜映在斑驳的城墙上,像是不经意间闯入了上个世纪的轮回。
石板黑瓦的是这里的最大特色,仿佛是存留于画卷中的江南水乡。走在石板路上,听着水流潺潺而过,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这里的猫猫狗狗似乎都不怕人,就这样淡定地望着你,安静地配合着你一次次咔嚓的快门声。
这里的人们也还在传承着祖辈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我拿着相机随处溜达的时候,碰到了一位85岁的老奶奶,老人面目慈祥,言语和蔼。说要给她拍照,她还腼腆说自己不上相。
石门高整体风貌保护完整,现有高氏宗祠、桃花坞、八卦墓等古建筑约180幢。
其中,高氏宗祠是贵池辖区内目前保存较为完整、主体占地面积较大的古建筑。历时多个朝代、整修不断,保存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从前到后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祭祖祠,各进之间以天井相属,前进到后进依山势地形逐渐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进深长63米、面阔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内136根木柱衬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层升高,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排列有序的木质构架。驼梁、月梁、撑拱,卷棚、雀替等木结构雕刻较简洁,留有明代遗风。同时祠堂里还采用了传统的徽派建筑里经典的“天井”结构,便于采光也寓意聚财。
在历史的洗礼中,石门高保留了它最后的灵气。桃花坞小学是石门高最后一个教学点。这里“一个老师,十个学生,一年级、二年级同班”。为方便教学,两个年级的孩子共用一间教室,教室两面均有一块黑板,孩子们相背而坐。
每个烟雾缭绕的清晨,他和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穿透山谷,久久地回荡在这座大山里。
“青少年游池州”全域旅游攻略大赛报名详情参见下方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