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5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8-10-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有喇叭在路边线杆子上高挂,是当年贵池城内一道风景线。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这样一个喇叭,分布在整个贵池城。听喇叭广播的生活,是从早上六点半(也可能是六点) 开始的。东方红乐曲声响起之后,便是”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一一1、2、3、4……”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声,领喊做体操的口号声在延续……这喇叭传出的声音,送进城内千家万户……当时县城里广播分早、中、晚三次。
这就是当年座落在跃进路(现秋浦东路) 、临近和平路口高土坡上几间平房内贵池广播站发出的声音!贵池广播站对面是城关派出所(现九华派出所) ,那时派出所座东朝西,大门朝牌坊街池州电影院方向开。广播站右边,是通往牌坊街大光明照相馆的街口。可以想见,当时的跃进路上、牌坊街及电影院一带,还是蛮热闹的,行人也多。广播站这几间平房,前身大约是县工商联,房子也是座东朝西呈”L” 形,一色灰瓦青砖做成,在当时算是不错的建筑了。门前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平地,中间竖着一根大杆子,上面挂着大喇叭,声音覆盖面很广。
播音员是纪爱珠(贵池广播站创始人之一,后调到县妇联当主任,至退休,爱人是原贵池市市长、市委书记张谓德) ,还有一位姓殷的女士(名字倒忘记了,她爱人是池州军分区军官),工作人员有:高师傅(高个、大胖子、其父是当时新华米厂厂长,劳模,出席过省、全国劳模大会) 、老张(白毛、名字也忘了,后来大概升为站长了) 、还有其他人。
最初,贵池广播站,印象好像是在贵池县委大院内,创办人是汪站长,纪爱珠他们,播音也是从县委机关发出的,那时老张就在。
他们除了播贵池本地自办节目、新闻外,主要是转播中央台和安徽台节目,除此,县里开什么” 三干会” 、人大、政协会,以及中心工作会议,布置会场、架设喇叭、主席台上的讲台、长条桌上铺桌布、摆设话筒等,都是他们的工作。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情况下,普通人家都没有收音机,更谈不上黑白电视机,那时电视机还没造出来呢!听广播,是人们一种生活习惯了,天气预报、国家大事、世界大事、贵池有哪些要闻、新鲜事儿,都得依赖听广播才清楚、甚至连上班钟点、做饭的时间也靠听广播。我常常早上起来,如果听到喇叭里还在播广播体操节目,就大喜,知道去大戏院练功、吊嗓子不迟,如果听到” 播送晚(完) 了” 这几个字,就知道坏了,迟到了,准挨武功教师的批评。
那时候,六十年代初,正是中苏关系紧张、严重分歧、决裂阶段,时常听到,早上来大戏院布置会场的广播站张师傅谈一些新闻趣事,他说乡下有不识字的农民,对中苏关系不甚太了解,把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反对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说成是:”黑头小猪为什么反喝茶?也真是的!”听得我们这些少年既关心国家大事,又觉得有趣。
广播站有个固定的半人高的大木柜子,在大戏院舞台大幕后右侧,里面装着播音器、电线、话筒、桌布、毯子等,平常锁着,一到开会就排上用场了,常看见汪站长、老张、高胖子他们走进大戏院广众池子里,在台上练功的我们,就抓紧时间,”砸”最后一遍” 虎跳” ,赶紧收工,让他们布置会场。
汪站长平常给人影响,总是一付匆忙的身影,走路急促的样子,一双眼睛眨巴着,看上去总像是熬夜后留下来血丝和眼屎,见谁都谦逊地点头笑笑,平易近人。
和我一同进团的李德永(大我几岁) ,就是受汪站长的一次谈话和影响,顿时提高了觉悟,平时工作任劳任怨、捡脏累的事情做,钻研业务,积极靠拢组织,要求政治进步,最早入党,后提拔为团长。
汪站长后来在池州行署成立时,六五年左右调到池州干扰台(就是干扰敌台广播) 工作,从此就再没见过他。他当年被评为贵池县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那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到来时,广播站显得尤为重要,担负着” 党的喉舌” 重任!几乎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每天都要听广播宣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投入运动。
在一九六七年夏季,遭群众误解,从池口某港务单位来的少数职工,要爬上杆子把大喇叭摘下来,当天围观、看热闹的群众甚多,场面一度失控……自此以后,军分区派解放军战土荷枪实弹站岗,保护贵池广播站正常播音,传递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有线广播不仅城里有,农村公社、大队都有。每个公社都有广播站,通到每个社员家里,在当时也叫” 村村通” 吧,不落一户。天阴下雨、农闲时,社员们在家里一边吃饭一边对着堂屋里墙上悬挂着四方喇叭箱,竖起耳朵听刘兰芳讲平书<岳飞传>……
随着八十年代初贵池广播电台成立,人们彻底告别了听有线广播喇叭的生活,从城里到乡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电视机、收音机,再也不需要广播大喇叭了。然而有线广播在时代、社会发展变迁积极作用和贡献,是不可抹杀的,有它的一定历史功绩!人们不会忘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