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40053|回复: 47

童年在城关小学读书往事拾遗续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4 10:0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前文说过,四年级有段时间我和李明霞是同桌,她家住在贵池汽车二队,父亲是汽车二队的职工,汽车二队在县学门,那里原来是贵池县儒学的学府,有像池州府儒学同样的规制,有泮池,也有状元桥,我曾见过县儒学门口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可见古时的儒学学府是何等重要之地,古人对儒学的推崇备至也可略见一斑。上城关小学的时候,住在县学门的同学,还有许多,如姚双喜、宋小凤、吴昌富等,住在汽车二队的学生还有陈令抗、程震义,住在汽车二队有个同学姓戴,他们弟兄有五个,每个人的名字中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福、禄、寿、喜、财”。多子多福,但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养育这么多子女,该是怎样的辛劳。

     上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还记得他叫李义纯,是桐城人,他的桐城口音极重,有时竟成为我们学生的笑柄。那段时间和我同桌的也是个女同学,她姓徐,家住在南门外,虽然我没有去过她家,但从她口中我知道她住在黄沙站附近,那些年,清溪河里有许多捞沙船,整天在河里捞黄沙,用一根长竹篙子绑着竹畚箕,一畚箕一畚箕的从河里把黄沙往木船上捞,然后把船靠在南门岸边,再由挑沙的一担一担地挑上岸,岸边黄沙堆积如山,绵延在老城墙外面。那些年造房修路都需要黄沙,黄沙很值钱,但捞沙的船家和挑沙的挑夫挣的都是辛苦钱。

     徐姓女同学,是个体弱多病的女孩子,我和她同桌期间,她三不两天的请病假,不能到学校上课。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生病,还到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星期都没有到学校上课,病好后来到班上,同学们都笑着说:“你们俩约是好的吧,一起请假在家生病。”原来在我生病的时候,同桌的徐同学她也生病请假了,无独有偶的是,又是同一天一起返校上课,让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开起了玩笑,让我好不自在。不知为什么上六年级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和我同桌的那位女同学,不知是不是她因为身体不好而辍学了,之后的日子里似乎在这座小城里也一直未曾见过她的身影。

     六年级的上学期有段时间,孝清曾经和我同桌,他家是郭西街的,一栋老宅住着几户人家,连着他家老宅子还有一间弹棉花的铺子,那里还有一条路通往黄梅戏剧团的宿舍和老工人俱乐部大门,城里有个姓梁的道士也住在那里,那条路可以一直通到长江路。同桌孝清的父亲是个做裁缝的手艺人,因为公私合营,裁缝都进了贵池被服厂,六十年代的时候被服厂还在市心街吴家老屋临街的门面房里,对面就是大德堂文具店,也卖过书和文房用品。

       孝清确实是调皮生一个,我和他同桌真是深受其扰,一个最扎心的事至今难忘,那时候家家都穷,一支水笔要用一两年,如果笔尖子坏了或者吸墨水的管子漏水,只能拿到修水笔的铺子修修再用,买不起新的。有次他竟然乘我不备,偷偷地把我的水笔对着墙壁肆无忌惮地乱划,自然这支笔不能再用了,害得母亲责备了我好几天,从此我对这个同桌就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用贵池话说,就是“得人岑”。时光荏苒,从小学毕业至今已经五十五年过去了,同住一个小城,却从未见过这位同桌的同学,如果在某一天在街头能碰见他,我想我们一定会是相逢笑谈同学情,我也会不计前嫌,携手侃侃而谈别后的情怀。只可惜,光阴荏苒,孝清家居住的那栋老宅早已被拆除,已经成为现在杏村东街的“国丰花园”,这里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却一直都未曾见过他。

     从六年级的下学期一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是和夏文同桌,他和我一样也是住在继武巷里,两家相距不过一两百米,他家住在方家大屋里,也是一栋百年老宅,里面住着四、五户人家。那时候夏文的父亲已经去世,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在郭西街的“益安饭店”做事挣得的微薄收入维持。他的家境和我简直是如出一辙,我九岁丧父,全靠母亲为人浆洗衣衫、倒马桶维持家庭生活。因为我时常到方家大屋喊他一起上学,自然对他家的境况也略知一二,并且对他居住的方家大屋的邻居也略有了解。除了一户姓方的,还有一户姓韩,有户姓何的他家有个儿子好像是叫何余,是水中的捕捞好手,诸如捕鱼捞虾,叉老鳖逮黄鳝,样样精通,方家老宅确实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方家大屋在继武巷的南头,我们上学要经过“城关粮站”,在城关粮站大院子里,有口四眼井,我们经过那里都要俯身向井里张望,粮站后门边上还有凌霄烈士墓,穿过东大操场,就到了学校的后门。六十年代的东大操场,还是汽车二队的临时修配场,车队有一部分已经搬到县儒学那里。整个大操场到处堆满了废弃的汽车头和破旧的汽车轮胎,遍地流淌着氧焊浸泡的臭电石的废水,刺鼻的臭气味扑面而来,还有些辣眼睛。东大操场西面的赵家洋楼,也曾是汽车二队职工住过的地方,前文说的戴同学一家也曾住在这里。关于我和同桌夏文的许多难忘的往事,已经在《怀念在城关小学读书的日子》这篇文章中有过详细记述,这里就不再重复讲述。

     既然此篇文字是往事拾遗,那就将拾掇而来,鲜为人知的往事略述一二。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池州城解放,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后,原池阳镇小学改为城关二小,仍由罗辉任校长,原中正小学改名城关一小。一九五0年秋,善导小学编入城关一小后命名为“池师附小”,城关二小遂易名为“城关小学”。这个时候的城关小学有六个年级七个教学班,学生三百多人,教师十余名。学校办公室设在市心街的大德堂书店二楼,教学班分散于楼山街、朱家弄、大德堂、皇殿和东街民宅等处,当时缺少课桌,就用青砖或土坯搭成台子以代之,凳子由学生自带。

          一九五一年暑期,在县政府划拨的东门大操场北边,盖起三个教室和一个办公室,都是草房子,校门南朝儒林巷旁的东大操场。政府同时将在此地没收的房子划归学校使用,于是,这年的秋天开始,各个分散的教学点全部集中到现在的这个校址。我是六十年代初进城关小学读书的,那时候学校的校门已经对着九华街了,两旁都是白墙黑瓦的民宅老屋,如果不是有两个宽大的门柱子和两扇木门,初次来这里的人很难找到这所老街里的小学。这期间学校里的草房子已经不见了踪影,但没收大地主家的老宅还依然存在,特别有印象的是校园正中间的一座老祠堂,可能就是贵池青帮头子张佩峰家的房产。祠堂青砖小瓦,墙壁斑驳,虽有些陈旧,但依然古色古香。每次学校开会或者搞文娱活动都在这座祠堂里进行,祠堂里有个简陋的戏台,是用青砖砌的半圆形台口,两边有门和台阶供上下出入。这座祠堂在我还没有小学毕业的就已经拆除了,那块空地成了学校的操场。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front1_Fh7jGEcRYxuia7ZAi7I-zFx8-zE9.jpg
front1_FpC7ck93AXeAb4ygCTwlLMnTq1lq.jpg
front1_Ft0Wj4Sm0vjOSOBbh3bPhA195w4B.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师附小的校友来看隐士先生在城关小学读书往事的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11:5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先生出生相隔数十年,仍觉得与我儿时上学场景有似曾相识之处。燕子归来往事如昨,夏风送爽,愿先生们安康。感谢好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1:5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7-14 10:20
池师附小的校友来看隐士先生在城关小学读书往事的文章

向附小的同学表示致敬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2:0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7-14 10:20
池师附小的校友来看隐士先生在城关小学读书往事的文章

文中的人都不认得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2:0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m9677 发表于 2020-7-14 11:53
与先生出生相隔数十年,仍觉得与我儿时上学场景有似曾相识之处。燕子归来往事如昨,夏风送爽,愿先生们安康 ...

谢谢你的关注和精彩赏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2:0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7-14 10:20
池师附小的校友来看隐士先生在城关小学读书往事的文章

其中删除了写九华街张佩峰的文字,就发送成功。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12:0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往昔……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12:2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上学时候是黄校长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隐士 发表于 2020-7-14 12:00
文中的人都不认得吧

可能都不认识,但戴同学的哥哥是否是娶了城里一个聪明的女哑巴那位二队职工?这女哑巴好像在启旺家边住,裁玻璃的小孙家好像也住在这里。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隐士 发表于 2020-7-14 12:05
其中删除了写九华街张佩峰的文字,就发送成功。

九华街张佩峰是谁?不记得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9:1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7-14 15:03
九华街张佩峰是谁?不记得了。

前面提到没收张佩峰的产业,有必要说说这个人,张佩峰(1887-1950),贵池县城内九华街人,幼时念了几年私塾。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到当涂县协助其叔父料理店务。清光绪三十年,张佩峰在芜湖参加了XX。三十三年,回贵池做画眉鸟生意,直至民国9年(1920)歇业;同年,张开设“东来旅馆”于九华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9:2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7-14 15:03
九华街张佩峰是谁?不记得了。

难怪了,只有那两个学XX不得通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7-14 19:5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0:5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0:5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7-14 15:03
九华街张佩峰是谁?不记得了。

是两个字(XX)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21:0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好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4 22:2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5 01:0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也有65岁以上了,真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7-15 05:4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城关生都吃香了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5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