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我记得当我走在去良站的路上,天气微朗,晚风袭人,站在红绿灯路口,车水马龙。心里有一种“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放旷。当我走进九华良站所在的院落里,历史的痕迹缓缓铺陈开来,九十年代交粮验粮的声音仿佛言犹在耳,里面零星住着几户人家,人间烟火气并没有那么浓烈,我也未曾见过它最美好的风光。当我推开良站的门时,我惊讶于这小小的一门之后竟又是一番不同的人间天地。
进门之后见到了笑意盈盈、谦和有礼的唐站长,见了他,我对良站有了最初的好的印象。他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吃橘子,喝茶,用一口熟稔的乡音同我交谈。这使我有些放松,由于在外地读书,习惯了说普通话,偶尔蹦出一两句家乡话来,是没有人能给出回应的,所以整个乡音的交流过程是不得不让人感受到亲切和温暖的。在和唐站长的交流中我频频惊讶,唯有细心、善心和格局是最触动我的。唐站长为了让我多了解一些九华良站的知识分享给我三篇文章,可我有点紧张有点浮躁,一目十行的看完,草草的结束。唐站长坐在对面很细心的观察到了这一点,说唯有认真看才能体会到“九华粮站”变成“九华良站”的蜕变,才能理解从惠民药局想到九华良站的灵感,这一下让我羞愧难当,确实如此,我既然选择了这项志愿者活动,就应该也必须了解这项活动的背景、过程、意义,这是对我们两方负责也是对这项公益活动所帮助的孩子们负责。
其二,我惊讶于九华良站联合发起人团队思想之开阔,让我意识到个人的狭隘。因为我墨守成规的觉得公益事业就是纯粹的奉献,奉献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可奉献背后不应该是以伟大的人作为牺牲而换取的。一个公益事业是有营收的以维持这个事业可持续的开展,唐站长告诉我如果九华良站办的成功,他们几个驻场的专职值得也应该拥有基础的物质报酬,这才是真正正确的公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每个公益人,每个志愿者都是切切实实,有自己私欲自己想法的普通人,或许他们更富有同情心更细心善良更爱这个世界,但不能改变他们也有物质需求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每个公益人都当做高悬于庙堂的神仙菩萨,要求他们只知奉献而不顾自身,那样的公益是“吃人”的,我们这个时代要的公益,是美美与共、手有余香的新公益。
至于第三点,我很敬佩九华良站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早期这种24小时无人值守的运作模式,我只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见过,这依赖于来访者极高的素质教养和场馆内的设施完善。其实人的高低是参差不齐的,他们也不知道走进图书馆的人是怎样的,但他们选择相信,是怎样的相信呢,不是拥有无限资本可以一开再开的相信,是我只有这薄田几亩、草屋两间还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相信,这是一种让我觉得感动的相信,是一种有大格局大眼界的相信。而这里也没有顶尖的智能科技,可以第一时间报告场馆里所有人的行为,我们有的是最质朴温暖的招待,瓜子花生橘子茶水,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喝什么,颇有一种“我醉欲眠卿且去”的随意悠然。在这个规模并不大的场馆里,我甚至体会到了深深的禅意,放置在一隅的茶水桌子是雕刻成树的形状,而桌子对面就挂着一幅菩萨的画像,我并未细看是哪尊仙人,但遥有茶水相合我佛,禅意四起,在书里越走越远。
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我已经不记得我是怎么回家的,不记得当时交流说了一些什么确切的话语了,但我心里仍有念想,仿佛是佛陀再告诉我:要常怀善心,胸怀远大。——大学生志愿者 wuqingq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