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46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2-9-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自己对一首诗的反复修改
作者:锦天
游博斯腾湖感新疆建设兵团事
冰澌溶泄下天山,历尽沧桑成大渊。
岸绕周遭鱼米富,舟摇浩荡管弦传。
柳营耕植三千里,虎帐梦回六十年。
赢得边陲安且稳,论功应不逊燕然。
这是现在写成的样子。下面是原诗的三个修改过程。
要说明的是,不一定每首诗都需要这样反复修改,有时候还可能一气呵成,有时候改动较小。这首诗,是我新疆之旅其中之一,本来没有打算写博斯腾湖,后来感觉这个景点不错,还是要写,我自己没有很好把握思路,有点散乱,所以费力不讨好。后来理清思路,改了题目就好把握一些。还有,如何把博斯腾湖和兵团事业联系起来,也颇费周折。即使现在,也仍然没有满意。
原诗题目《游博斯腾湖断想》,首联“鸿蒙开辟断天山,万壑融冰归大渊”,想表达地壳运动成湖,比较抽象,意涵表达不清晰。
中改“融冰一路下层巔,交汇川流归大渊”,最大问题是那里是高寒地带,山巅的雪是不会融化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终改“冰澌溶泄下天山,历尽沧桑成大渊”,借用古人词汇,融雪流动状貌特征更为生动,历尽沧桑,包括地壳运动和岁月的雕塑,下天山,兼有地理位置,也有冰川融化,形成大湖的特点。
至此,感到比原来好一些了。
原诗颔联“水肥鱼美黄苇富,地阔天宽白鸥旋”,黄苇富过于单调,旋字仄声,都不好。
中改“水润焉耆平野翠,时平鸟乐白鸥旋”,平野容易想起内地的平原地区,和当地景物不太相同,旋字的毛病,还没有发现。
终改“岸绕周遭鱼米富,舟摇浩荡管弦传”突出了当地富庶的特点,也有游客感受,比原来表达丰富得多,湖上烟光浩荡特点和游人的欢乐情绪体现出来了,和平的环境、欢乐的气氛,把兵团的建设成就也就反映出来了。
原诗颈联“张骞国士通西域,左帅边功唱百年”,由现实转入怀古。这联问题出在,历史人物和博斯腾湖之间的联系不清楚,后来改为歌颂兵团事业,弃而不用。
中改“橫戈卒半施农事,细柳营兼开井田”,感觉这样的描写,感情上比较淡漠,就事论事。
终改“柳营耕植三千里,虎帐梦回六十年”,对兵团事业的描写和情感呼应更加鲜明一些。
原诗尾联“不畏流沙销战骨,英雄辈出在凌烟”因为主题调整,也不用了。
中改“如此英雄终不朽,丰功何得逊燕然”
终改“赢得边陲安且稳,论功应不逊燕然。”这个改动,出句呼应了前面对焉耆富庶的描写,对句论功,强调了对英雄事业的评议,一个“应”字,表达了对兵团事业不逊燕然勒铭的肯定和敬意。
这样,首联写雪山下大湖的形成,也写出了它的地理位置。颔联承接而来,写大湖周边环境和湖上风光,作者自己的感受,这样美好的风貌,离不开兵团建设者的贡献。颈联由写景过渡到叙事,对兵团事业的历史回忆。尾联以作者议论结尾。
当然,这首诗不算好,也肯定还有改动的空间,只是以此说明写诗不易。
以上所举的改动,只是三个大的阶段,更多的细节没有一一呈现。
就在发表过后,颔联改成“画入周遭鱼米盛,影侵浩荡水云连。”
本文转载自《诗词吾爱网》,这是一位写诗人对诗的精雕细琢,细致入微。“文不厌改瓦变玉”,今天把它摘抄过来,供诗友学习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