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4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3-3-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团队发表了一种菖蒲属植物新物种——山柰(nài)菖蒲。
该成果近日在国际期刊《植物纲要》上发表。有趣的是,该物种是团队学生在逛菜市场时发现的。
团队博士生程卓说:“一次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菜市场调研时,我跟随导师惊喜地发现了一种和金钱蒲形态相似的民间香料,当地人叫它山柰,一般会种植在房前屋后,便于采摘。它能散发出一股茴香气味,而且非常浓烈。”
“我们追踪菖蒲属大约有10年了。它很特殊,是单子叶植物最基部的类群,单属成科并成目。不太严谨地说,它的‘亲戚’比较少。此前被学界承认的菖蒲属植物只有两个种——金钱蒲和菖蒲。”
团队把山柰带回实验室后,采用代谢组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等多学科手段,找出了一系列新物种的证据。
程卓介绍,团队观察它的微观形态,发现果实有明显的背缝线,并且叶柄基部呈紫色,苞片也比花序长很多。这些都和此前发现的物种不同。综合其外形、气味以及系统发育等方面的证据,团队最终证实,山柰是一种菖蒲属植物新种,并根据当地的叫法为它命名。
为何世代食用的植物还能算是新物种?龙春林教授解释说:“‘新物种’是指‘在科学上首次发现并描述命名的物种’,它一般在此前从未被科学认知、在学术界并未作为独立物种描述命名、没有被合格发表。因此,即使人们见过它、即便大家经常用到它,只要它‘与众不同’、没有按科学家们遵循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正式发表,就不影响它成为新物种。”
“其实像山柰菖蒲这类‘熟悉的陌生者’还不少,我们经常食用的黑木耳和金针菇也是近年来发表的新物种。”
龙春林表示,新物种的发现和确认,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其科学研究价值并开发利用。团队还发现,民间使用的山柰菖蒲多靠人为栽培,野生种群分布较少。因此团队呼吁,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加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目前,团队正在对山柰菖蒲开展深入的药理活性研究,也从基因组层面解释其产生独特气味的机制和原因,开发新品种、发掘其药食两用的潜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中央民族大学(作者:龙春林团队、石媛媛),北京日报(记者:何蕊)、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