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13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6-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为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搭建沪皖教育深度交流合作平台,在池州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4月6至8日,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物理和化学基地专家来池州市第一中学与物理、化学教研组老师们共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我市主城区物理、化学骨干教师代表观摩了研讨。学术交流活动分科进行,包括同课异构教学、评课研讨、学术讲座、基于学科教学前沿问题的论坛式交流。
严荣琴老师以“引导探究式”为主线,紧扣计算天体质量与发现未知天体两大主题,以问题链串联知识,逻辑清晰,通过称量地球质量的讨论,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巧妙设计学以致用环节,结合月球自由落体实验的数据计算月球的质量,体现了科学探究与物理观念的融合,对海王星发现过程的思辨式的讨论培养了学生质疑与论证的能力,契合科学探究中基于证据的结论的目标。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物理高级教师 严荣琴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丁一鸣老师以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相关内容导课,新颖别致,趣味性强,融合了科幻元素和物理知识,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万有引力理论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求。教学设计注重模型建构,符合科学思维维度中模型建构的目标。分组活动培养了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与批判性的思维。引入海王星发现史和哈雷彗星的案例,渗透了物理教学中学史教育,呼应了课标认识科学本质的要求。
殷正徐老师的教学以“情景—探究—运用”为主线,关注“引导探究式”,层层递进的实验设计贯穿全课,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索的情境中。从无线充电视频开始,以无线充电的应用结束。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双线并行,任务设计注重思维的进阶,符合科学思维的螺旋式发展规律,呈现出知行合一的科学探究范式。师生共同实验,充分展示了上海市在数字化实验方面的探索。
徐淑君老师以千人震实验导课,即刻抓住全班同学的兴奋点,她的“推理式教学”侧重物理规律的逻辑推演,教学层次分明,从构造原理到理想模型的规律逐步展开,突出了互感现象与能量守恒的思想,强化了物理观念中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板书设计简洁,核心公式与模型一目了然。以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后,通过理论建模、数学推导构建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杨健老师教学严谨,设计富有创意,以化学史实导入、以生活实例贯穿、以科学仪器收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课堂生动活泼,师生互动感强,学生参与度高,具有高度的示范性。
上海市松江一中 教学工作负责人、化学教师 杨健 《化学反应的速率》
芮媛媛老师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通过生活实例图片引入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轻松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在多变量问题探究中思维的连贯性和严谨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
陈园园老师课堂充分展现出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她巧妙运用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向学生精准呈现原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电学变化。教学环节紧凑,层层设问,步步引导,注重知识系统性与连贯性,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有效提升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原电池原理更易于理解。
上海市上南中学 化学高级教师 陈园园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于博文老师侧重于探究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原电池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大胆猜想,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活跃度;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抓住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鼓励不断探索,逐步得出盐桥的工作原理,揭开原电池奥秘。在总结阶段,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表达了对化学学科的十分热爱。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融合了学科德育元素,结课环节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激发。
评课研讨中,同课异构执教教师坦诚自评,亮点与不足并存;点评专家高屋建瓴,于激励中为上课老师把脉定向。学术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与会专家和老师围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日常教学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各抒己见,创新思维碰撞,智慧火花四溢。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凸显上海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为高中物理与化学学科教学注入新活力,坚信在上海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引领下,通过持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上海和池州两地定能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转自|池州市第一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