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楼主: 阿也

由于银行人员不专业不尽责导致银行客户受到侵害,可以通过行政仲裁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5:4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凭心和平心,据说,错用凭心的比用平心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臆想,习惯于主观认定。二是,曼德拉效应,碎片化信息在大脑里错误地和合所致。在我这篇长帖里,从标题涉及到的法律专业词汇,到事件过程所遇到的非专业应对,都印证了曼德拉效应无处不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7:0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曼德拉效应,不得不说"垃圾进垃圾出"这句计算机业的谚语。把两者结合起来想一想,在当今碎片化信息泛滥,而且大多数又习惯于字面曲解,继而得出荒谬的断语,还是有点意思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7:5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意思的还有,本福特定律和辛普森悖论,也都可以由此关联起来。当然,这个有点难度,我也说不清楚。不过,这是意外收获,这完全是由于胡扯而引发出来的新的知识“碎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08:5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7日下午走了一万多步,中途看到了中国银行一支行,让我想起了30多年前,为了给电大普专班请《货币银行学》的辅导老师,开学多日了,也没有找到。后来有人推荐,在池州中行请了刚工作的年轻人。因为要白天上课,与工作时间冲突了,现在还想起了这事,我把它理解成与中行的不解之缘了。因缘而起,还引起了上面这些我不曾听说,也想象不到的碎片化信息,但现在看来,又是值得去了解的,虽然它只适合深度学习。
20240520083055front2_0_14862_Fk50Y-zYuXOtGYtgOsBJsGpBO_4h.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06:1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深度学习”,用在这里似乎不合适,因为它是针对机器学习而言。当然,从借用这一说法的角度,把它用在个人学习,尤其是终身学习上,领会其不断纠正的这一特征,还是有正面意义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7:2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的正面意义……这么说,难道学习还有负面意义么?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么?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05:5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并不是由“知识”定义的。忽然,有了这样一个闪念……可这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这种看法对吗?当然,世界一词容易被人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譬如国际关系等。因此,把世界换作宇宙,应该可以避免这种狭隘的习惯性的思维。当然,人类在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尘,可有可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06:5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的负面作用,并不是我瞎说的。今人怎么个说法,不必重复了。在佛家,就有所知障一说,因此在老子五千言里有“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这一获得正知正见和生活智慧的方法指引。不过,老子的这一句话,许多做学问的儒生解读它,并不是当作方法论来解读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者说,你相信那种简单的断语式的翻译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8:5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蜀葵花瓣上的叶脉,逆光下,感觉是透明的。花瓣上的这些,像人体脉络一样的结构,怎么还叫叶脉呢?
这个答案不难找到。难以回答的是,人身上的经络,古人怎么弄得那么清楚呢?
20240524184243front2_0_14862_Fs_acf3mVCKybafZxb9vr5yDA8c4.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8:1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扯到脉络,作为现代词汇,是一个词组。如果把脉和络分开来看,在植物学、中医等,脉和络的意思就跟脉络一词不同了,有它特指的结构与其相对应。

回到无知一词,现代人的第一反应是骂人的话或谦词,如果带着这种认知,来翻译老子说的“无知”,那是不是值得再打一个问号?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0:1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紫藤么,我不能确定;想起老贵中的紫藤……当然我也不敢确定是不是紫藤,只知道此刻,脑壳里全被它的荫凉遮掩了,不仅仅是紫花和淡淡的气息,这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不知道,这紫藤是哪年栽下的。
20240526100247front2_0_14862_Fo3xjxJjRnJqrkQtctbKws2uYBmv.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0:2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让你自己进入一种无知态
20240526102730front2_0_14862_FoKeq8WNM2v5vcsEH7eSVwO0jWWe.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0:4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526104004front2_0_14862_FogYEiOfFUOzS6wKIfvakyqdf9K1.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09:1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态”,是我瞎扯的,实际上想表达的,并不是通常说的无知,而是大家常说的空杯心态。空杯心态,虽然都在说,但多半很难达到这种心态的,这真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不是在说的时候,把它当作“有知”来说的,是要他人做到,而自己却做不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08:0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无知或有知,不妨把知识一词分开来看,即知和识,它们在古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不同。同时,要明确现代汉语“知识”一词,由知和识组合而成,它的现代语义与知或识的古义,有什么区别。这就像把脉络一词分成脉和络一样,在不同的语境中,三者所要表达的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0:1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因“求真”和“如来”二个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但书法作品以及相关的信息,我并不知道。
20240604101040front2_0_14862_Fo_DMQVxJh5kuQlinEWXwtAPRQtp.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19:0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610190759front2_0_14862_FmJErAibTpbk4RUZc5zyIBzqTE17.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6-22 09:4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信用卡用的好还是利大与弊的
收起回复
阿也 : 识真,我写成了求真。这反映出,在我的潜意识里,还存有“追求真理”的假相碎片。真理是求来的吗? 识真中的真,应是真相、实相之义吧?在这里并不能理解为真理。理,对应于道,它就在那里,并不是求而得之的。而真相,却是需要去辨识的。识与知不同,如今的知识一词,大概只局限在知的层次上,属于“信息”这个范筹。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加上历史虚无之类的泛滥,我们能够去伪存真么?
2024-6-16 07:52 来自上海 回复
阿也 回复 阿也 : 把范畴,写成范筹,只能说明很长时间不写字,不学习了
2024-6-16 09:02 来自上海 回复
阿也 : 不过这如来二字,我搜了好多文章,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当然,在《金刚经》里,早就说了“……名如来”,似懂非懂。倒是后人的很多解读,让人云里雾里了。尤其是“如如不动”,我一直对如如二字很好奇,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2024-6-16 10:02 来自上海 回复
阿也 : “不需修真,唯需除障。”诸佛菩萨的浩浩真理就在那儿,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需要我们去修的,但我们“我执”的虚妄需要自己去识破、去消灭,忏罪除障是很真实的。(找到了一个佐证,就是针对上面提到的追求真理的“假相碎片”)
2024-6-16 12:10 来自上海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2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